挽王树楠

烽火忆辽东,叹皂帽相从,举酒祇谈风月好;

山河恸宗国,感蒲轮无恙,序诗许我性情多。

形式: 对联

鉴赏

此诗《挽王树楠》由清末近现代初的诗人杨圻所作,通过“烽火忆辽东”与“山河恸宗国”的对比,表达了对友人逝去的哀悼之情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首句“烽火忆辽东”,烽火象征战争与动荡,辽东则暗指东北地区,此处表达了对过去战乱岁月的回忆,以及对东北这一重要战略区域的怀念。接下来“叹皂帽相从,举酒祇谈风月好”,描述了与友人相聚时的轻松愉快,但“祇谈风月好”中“祇”字的使用,暗示了在欢聚背后可能隐藏着对时局的无奈与感慨。

后两句“山河恸宗国,感蒲轮无恙”,转而表达对国家的深情厚意。“山河恸宗国”直接抒发了对国家的深沉情感,面对国家的现状,诗人内心充满了痛楚与忧虑。“感蒲轮无恙”则以反问的方式,表达了对友人身安的欣慰,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对国家稳定与和平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巧妙的对比手法,展现了诗人对逝去友人的深切怀念,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关切,体现了其深厚的人文情怀和家国意识。

收录诗词(387)

杨圻(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挽陈韬老太傅

餐秋菊之落英,樽洒偶然成万古;

览遗文而流涕,江山无限看残棋。

形式: 对联

代孚威挽陈韬老

处天下之至难,行乎若素;

后百世而尚论,文如其人。

形式: 对联

代某遗老挽清皇室穆宗瑜瑨二妃奉安

六十载相依为命,悠悠日月数昭阳,可怜斑竹共招魂,草间尚有遗臣,欲吊湘君惟涕泪;

廿四年到处无家,历历兴亡见天宝,此后苍梧同伏腊,地下若逢先帝,寄言龙种尽平安。

形式: 对联

周孝子庙联

人皆有父母;神独报恩慈。

形式: 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