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张子静送游金陵韵

匹马萧萧一剑持,出门长啸向京师。

生平不受公孙识,慷慨思酬国士知。

海内一家天地位,江东千里帝王基。

文章欲借山川助,游说羞将口舌移。

沈老著鞭殊觉早,荀君张弩未为迟。

义兴取道聊从便,溧水浮槎信亦宜。

绿树莺花堪对酒,青云轩冕本无期。

新亭流涕成何事,独立春风细咏诗。

形式: 排律 押[支]韵

鉴赏

此诗《和张子静送游金陵韵》由明代诗人史鉴所作,描绘了诗人独自骑马携剑,离开家乡前往京城的壮志豪情。诗中充满了对国家、对知己的深情厚谊,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感慨。

首联“匹马萧萧一剑持,出门长啸向京师”,开篇即展现了一位孤独的旅人形象,他骑着马,手持剑,向着京城出发,长啸声中透露出对未来的憧憬与决心。

颔联“生平不受公孙识,慷慨思酬国士知”,表达了诗人不求世俗名利,只愿报效国家的心志,渴望得到那些真正了解他、赏识他的英雄人物的认可。

颈联“海内一家天地位,江东千里帝王基”,展现了诗人对国家统一、江山稳固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他对江东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情感。

尾联“绿树莺花堪对酒,青云轩冕本无期”,诗人在此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以及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认为真正的快乐来自于内心的满足而非外在的荣誉。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理想抱负的追求,也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功名利禄的超脱,体现了诗人独特的个性与高尚的情操。

收录诗词(585)

史鉴(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署西村逸史。生于明宣宗宣德九年,卒于明孝宗弘治九年,年六十三岁。书无不读,尤熟于史。一生淡于名利和官宦,友人引荐他入朝,他多次婉言推辞,一直隐居不仕,隐留心经世之务。每有客人到访,则陈列三代秦汉器物及唐宋以来古籍、书画名品,互相鉴赏和题签。其收藏处所名有“日鉴堂”。正德间,吴中高士首推沈周,次之,所作《晴雨霁三游西湖》,为游记文学经典,有《西村集》八卷,见《四库总目》

  • 字:明古
  • 号:西村
  • 籍贯: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属江苏)
  • 生卒年:1434—1496

相关古诗词

宿灵隐禅房次刘邦彦韵

览胜行行到上方,翠微深处有禅房。

朋来薄暮还投宿,僧悟无生已坐忘。

灯火照人归别院,石台敷席对匡床。

天风洒雨沾衣湿,松影和云满地凉。

接竹引泉通绝涧,开门放月转回廊。

呼童斲笋烹春茗,拥被论诗觉夜香。

鹿女踏花依净土,鹤群警露唳层岗。

欢娱此去应须得,会合如斯不可常。

莲社逍遥将继远,兰奢称赞独输王。

闻更最苦今宵短,话旧空悲往日长。

晚节莫因些少失,浮生休著许多忙。

刘郎肯践南山约,再绊芒鞋入杳茫。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宝峰留别

宝峰西占古城边,塔殿凌空得地先。

山势群趋疑捍海,潮头高驾欲浮天。

江湖不管人兴废,陵谷多缘世变迁。

寺到南朝为盛矣,晋从东渡遂萧然。

庄严花事凭园子,断送春光属酒船。

双鹤已随徵士化,六桥犹记长公贤。

从僧借住非生客,老我登临异昔年。

松坞采花供服食,竹房闻鸟醒酣眠。

闲披芳草寻巾子,戏酌寒泉酹水仙。

琴操机锋那识道,版师风味胜参禅。

重来每感前游迹,此别仍祈后会缘。

去尽幽深动归兴,茂林斜日乱啼鹃。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送汝舍人行敏秩满还乡复往京师

池上频年独制麻,归来两鬓未霜华。

慈亲投老承颜色,令子成材有室家。

梦绕烟花催赴阙,雪消春水送浮槎。

云开阊阖龙颜近,朝退班行雁影斜。

侍女焚香供直省,卫兵森戟候排衙。

天生贤俊为时用,休把鲈鱼到处誇。

形式: 排律 押[麻]韵

题沈启南小画

人事有动静,山林无浅深。

心虚耳长寂,应不怨鸣禽。

形式: 五言绝句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