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行之越

五云寺下石桥边,六月溪风洒面寒。

今正炎天君独往,松閒寻我旧题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夏日清凉的山水画卷,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怀念之情。

首句“五云寺下石桥边”,以“五云”点明了地点的神圣与神秘,暗示了寺庙的高雅与庄严。“石桥边”则勾勒出了一幅静谧的景象,为后续的场景铺垫了基础。次句“六月溪风洒面寒”,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六月的溪水比作轻柔的风,拂过人脸时带来一丝凉意,生动地描绘了夏日傍晚的清凉感,同时也暗示了环境的幽静与宜人。

接着,“今正炎天君独往”,转折中透露出一种淡淡的遗憾与孤独感。在炎炎夏日,诗人独自一人前往,或许是为了追寻某种心灵的慰藉或是回忆。这一句不仅表达了时间的对比,也暗含了对友人或过去的怀念。

最后,“松閒寻我旧题看”,将视线转向了自然中的松树,诗人似乎在寻找自己曾经留下的痕迹,无论是文字还是情感。这一动作不仅体现了对过往的追忆,也流露出一种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点滴的珍视。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的巧妙融合,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以及在自然中寻求心灵慰藉的渴望。

收录诗词(221)

苏舜钦(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曾祖父由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迁至开封(今属河南)。曾任县令、大理评事、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等职。因支持范仲淹的庆历革新,为守旧派所恨,御史中丞王拱辰让其属官劾奏,劾其在进奏院祭神时,用卖废纸之钱宴请宾客。罢职闲居苏州。后来复起为湖州长史,但不久就病故了。他与梅尧臣齐名,人称“梅苏”。有《苏学士文集》诗文集有《集》16卷,《四部丛刊》影清康熙刊本。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集》

  • 字:子美
  • 籍贯:开封(今属河南)
  • 生卒年:1008—1048

相关古诗词

越溪怀俨老

击桨转山曲,云间溪更深。

凫鸥带波起,藻荇共鱼沈。

上国久离意,故人相念心。

天涯逢绝景,不得对清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重过齐山清溪

翠微曾与客同游,陟险搜奇兴未休。

八载重来惊老大,千年高咏想风流。

云迷复岭深藏洞,水落寒江远见洲。

安得符离张太守,画图再与泻清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过池阳游齐山洞

城南飞桥跨青溪,度桥并辔千丈堤。

堤穷水尽翠微出,系马道旁寻杖藜。

巉巉石骨不见土,一色新削青玻瓈。

怪岩奇壑分左右,绝顶俯睨长江低。

当时登高插菊处,至今胜日争提携。

荒亭已颓断碣仆,霜草满地寒螀啼。

杜郎风流杳何处,祇有兹山仍号齐。

其间一洞景更绝,喜子曾游知旧蹊。

踰冈陟巘数里险,路断忽复忘东西。

石芒钩衣藤挂帽,荒榛丛筱交冥迷。

遥呼野人问不识,下趋却踏湖边畦。

前边佳处似髣髴,兴倦不惜重攀跻。

径穿蒙密得窍六,俛首匍匐藤拄脐。

日光忽漏天宇小,所见正尔如醯鸡。

流苏承盖结高屋,旁入诘曲房与闺。

卦蓍二碑史氏植,欲读柰此苔藓泥。

斯人好事世亦少,挽置俛视茫无梯。

崖间名字半磨灭,后来游者犹堪稽。

摸碑幸寄却细读,我思仍欲烦镌题。

形式: 古风 押[齐]韵

诗一首

滁阳太守好山水,公馀日醉群山间。

滁峰环回秀相倚,作亭正对溪山前。

形式: 七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