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寿县治新开小轩以琴中趣名之用趣字韵赋之

渊明识琴心,徽弦总不具。

兴发时抚弄,悠然得真趣。

杳然太古音,充满一切处。

吾今琴亦亡,至乐随所寓。

调此方寸微,物物尽和豫。

一奏万化熙,再奏九功叙。

大声越宫商,俗耳恐难喻。

单父不下堂,阳春被黎庶。

形式: 古风

翻译

陶渊明懂得琴的意境,但琴弦总是不齐全。
兴致来临时,他会随意弹奏,感受到深远的乐趣。
那深远的古代乐音,弥漫在每个角落。
如今我的琴已不存在,但极致的快乐寓于心间。
调整内心微小的旋律,万物都能和谐共处。
初次弹奏展现万物生机,再次弹奏则叙述天地功绩。
琴声超越了传统的音阶,可能世俗耳朵难以理解。
孔子的《单父》曲不离堂,普世的阳春白雪惠及百姓。

注释

渊明:陶渊明。
徽弦:琴弦上的标记。
总不具:总是不齐全。
抚弄:弹奏。
悠然:悠闲自得。
杳然:深远的,消失的。
太古音:古代的音乐。
吾今琴亦亡:我现在没有琴。
至乐:最高境界的快乐。
调此:调整这样的。
和豫:和谐愉快。
万化熙:万物的繁荣。
九功叙:天地间的功绩。
大声:宏大的声音。
越宫商:超越常规的音阶。
俗耳:凡夫俗子的耳朵。
单父:古代曲目名《单父》。
阳春被黎庶:高雅的音乐普及到百姓中。

鉴赏

这首宋诗《仁寿县治新开小轩以琴中趣名之》是郭印所作,他以"琴中趣"为主题,表达了对古代陶渊明式的生活情趣的向往和对音乐艺术的深刻理解。诗中首先提到渊明对于琴的理解,即使琴弦不全,也能在兴之所至时弹奏出悠然自得的意趣,这种音乐仿佛能回溯到远古的和谐之声,充满在每一个角落。

诗人感慨自己的琴已逝,但琴趣犹存,通过内心调适,万物都能感受到和谐与喜悦。他进一步描绘了琴声的深远影响,一曲可生万物繁荣,再奏则如功绩昭彰。然而,他的音乐超越了传统的宫商之音,可能难以为世俗之耳所理解。

最后,诗人借孔子弟子单父的故事,表达琴音能够普及于大众,如同阳春白雪,让百姓也能感受到其中的高雅之乐。整首诗以"趣"字韵脚,既体现了琴的乐趣,也寓含了作者对于高尚生活理想和艺术传播的追求。

收录诗词(702)

郭印(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双清亭

凿开苍翠著幽亭,正取澄江一镜平。

嘉木千章垂倒影,支流三道咽寒声。

桥横古路肩相属,云衬斜阳眼自明。

竹色波光交借重,照人心骨有馀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少虚以中秋有月预作诗亦次韵矣而月不为出因成数语以解前篇

兹辰阴雨霁,佳月望云端。

彻灯不掩户,伫对清辉寒。

嫦娥岂误人,出入由天关。

天应怕镌镵,故将好景悭。

坐久成叹息,邂逅一何艰。

收视照肝肺,中有白玉盘。

光明无与比,通昔梦魂安。

君今先悟此,一笑定忘言。

虽云形影隔,是心常往还。

前诗非游戏,勿作绮语观。

形式: 古风

少虚用前韵见贻仍答二首(其二)

倦游思林泉,归梦空昔昔。

田无二顷良,何以充耕织。

古来贵公子,气焰熏王室。

家饶数百僮,门走三千客。

志满衅日生,坐使天夺魄。

我今安下僚,倖进无奇策。

空怀爱主心,但欠封侯骨。

跃金恐不祥,守道甘沈默。

岷山高峨峨,其下可卜宅。

地灵云物秀,似与尘凡隔。

诛茅存晚计,好在西岩北。

每逢风雨夜,念此空反侧。

形式: 古风

少虚用前韵见贻仍答二首(其一)

别君岁月多,万事皆非昔。

天昏惨暮云,愁绪繁堪织。

岂期成东邻,日造芝兰室。

吟哦戒骚奴,挥洒惊墨客。

犹嫌小伎耳,宴坐学欺魄。

人间倏流电,悟此真良策。

堂堂少林老,我岂得其骨。

君来叩两端,一笑非言默。

超然反其真,游子归故宅。

玄机傥未领,对面千山隔。

象罔亦何心,珠还赤水北。

圣贤勿云远,謦咳常在侧。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