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用喜雨韵三首(其三)

砾石何分埠与岑,神功且幸景多阴。

愿闻庆义空中语,喜听子期岩下音。

南圃壁悬居士杖,西邻床撼女郎砧。

消磨乡思凭杯酒,力不能任莫放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砾石不分界限,山岭相连,神的力量使景色常显阴沉。
期待在空中听到庆祝正义的话语,欢喜聆听你在岩石下发出的声音。
南边的园子里,墙壁上挂着居士的手杖,西邻的床边传来女子捣衣的砧声。
借酒消磨思乡之情,但力量有限,切勿过度沉溺。

注释

砾石:碎石,指山石。
埠:码头,这里指山水相接的地方。
岑:小而高的山。
神功:神奇的力量。
景:景色。
多阴:阴沉。
庆义:庆祝正义。
空中语:空中传来的言语,可能象征理想或期望。
子期:古代知音故事中的钟子期,这里代指知己。
岩下音:岩石下的声音,可能指自然或人的低语。
南圃:南边的园子。
壁悬:挂在墙上。
居士杖:修行者或隐士的手杖。
女郎砧:女子捣衣的砧板声。
乡思:思乡之情。
杯酒:饮酒。
力不能任:力量无法承受。
莫放深:不要过于沉浸。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吴潜的作品,名为《八用喜雨韵三首(其三)》。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描写诗人在雨中获得灵感和快乐的心境。

"砾石何分埠与岑,神功且幸景多阴。" 这两句通过对比山石的模糊界限,表达了自然景色在细雨中的朦胧美,以及诗人对这种环境的喜悦和感激。

"愿闻庆义空中语,喜听子期岩下音。" 这里写出了诗人希望听到天上的吉祥之声,同时也享受着山谷间回荡的声音。这两句表现了诗人在雨中的心情,以及他对自然声音的热爱。

"南圃壁悬居士杖,西邻床撼女郎砧。"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雨中景象:一位隐居者手持拐杖,在南边的园墙旁;而西邻的一位女子则在撞着她的织布机。这两句营造出一个静谧、安逸的生活场景。

"消磨乡思凭杯酒,力不能任莫放深。"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借助酒精来缓解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但又感到自己无法完全控制这种深沉的情感。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一种雨中独享的宁静与愉悦,同时也流露出对自然美景的赞赏,以及内心复杂情感的抒发。

收录诗词(514)

吴潜(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 号:履斋
  • 籍贯:宣州宁国(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95—1262

相关古诗词

八用喜雨韵三首(其二)

残暑如烝尚不禁,坐邻三鼓斗杓沈。

雨调可是月离毕,时熟元来岁在心。

筋力不堪凭几案,头颅惟便卸冠簪。

呼童火燎焦冥种,投隙藏虚未易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八用喜雨韵三首(其一)

饭抄云子得能香,秋赛村村答上苍。

雀集田畴营宿饱,牛閒篱落卧新凉。

栖栖底用干邻粟,翼翼惟应咏我箱。

一稔居然宽百虑,不须禹稷更皇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十一二用喜雪韵四首(其四)

只堪闭户著潜虚,欲作遨头畏简书。

乍密乍稀云冻后,半融半落雨收初。

封条正恐观梅错,渍谷犹疑学稼疏。

却喜明朝春税驾,气苏??与狙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十一二用喜雪韵四首(其三)

长安贫者再炊难,臛肉苍头饫舌端。

食雪自应还猛将,饮冰只合付清官。

尚兴塞外鸣弦想,剩欲江头把钓看。

只恐逢他吹铁笛,骨寒股战失吾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