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胡床正面紫阳山,净扫晴阶掩夜关。
金气渐寒风露下,冰轮欲满斗牛间。
衰怀突兀来千感,暮齿逍遥保一閒。
天役万形仍自役,何为西堕又东还。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夜赏月的图景,诗人坐在胡床上,对面是紫阳山。开篇两句“胡床正面紫阳山,净扫晴阶掩夜关”塑造了一个宁静的夜晚场景,胡床可能是室外的坐卧之处,紫阳山则是远方的地理标志,"净扫晴阶"表明月光把阶宇照得清晰可见,而"掩夜关"则透露出一种关闭尘世纷扰,与夜晚隔绝的意境。
接下来的两句“金气渐寒风露下,冰轮欲满斗牛间”进一步渲染了月亮和凉爽的氛围。这里的"金气"指的是清冷的秋天气息,"渐寒"则是季节转换的感觉;"风露下"描写夜晚的湿润与清新,而"冰轮欲满斗牛间"则是对月亮位置的精确描述,意即月亮几乎位于北斗星座之中。
诗人在接下来两句“衰怀突兀来千感,暮齿逍遥保一閒”中表达了自己的内心世界。"衰怀"意味着思绪万千,"突兀"则是一种突然涌上的情感波动;"暮齿"指的是夜晚的时分,而"逍遥保一閒"则是诗人希望保持一种超脱世俗、自由自在的心境。
最后两句“天役万形仍自役,何为西堕又东还”表达了一种对生命无常和宿命的感慨。"天役万形"指的是自然法则对万物的约束,而"仍自役"则是诗人意识到即便如此,人们还是在自己的生活轨迹中循环往复;"何为西堕又东还"则是一种无奈与困惑,似乎是在质疑生命中的重复和无常。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月色、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宇宙以及自我命运的沉思与感悟。
不详
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河中船已动,岸亦有人行。
城北钟声断,楼东鬼宿明。
倚□□酒醒,搔首小诗成。
□□中秋热,今朝始渐清。
木犀花正盛,吹入满楼香。
不是人无寐,焉知夜已长。
树鸣秋雨急,潮过海天凉。
自觉衣裘少,侵寻近肃霜。
散发披襟一再窥,未甘兀兀守书痴。
月圆照尽天圆处,秋半凉当夜半时。
人世无灯方作梦,山翁有酒更能诗。
此心除却嫦娥外,惟许崚嶒瘦影知。
高树号风始欲丹,秋晴诗老试凭栏。
食贫破砚惊犹在,身瘦寒衣觉渐宽。
家里儿孙音问好,客中僮仆使令难。
雪前霜后归吾圃,瘦菊疏梅尽耐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