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二首(其二)

孤斋悄无人,绛烛夜吐芒。

羽虫忽飞来,投火欲自戕。

知为明所误,曷不务韬光?

子封愿封留,淮阴喻弓藏。

法戒既昭然,昧者何茫茫?

高山有白石,行当煮为粮。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郑梴的《拟古二首(其二)》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哲理的画面。首句“孤斋悄无人”展现了夜晚书房的寂静,只有烛火在暗中闪烁,"绛烛夜吐芒"形象地刻画了烛光的红艳和明亮。接着,"羽虫忽飞来,投火欲自戕"写一只昆虫误入灯火,试图毁灭自己,暗示着无知或冲动可能导致自我毁灭。

诗人进一步借"知为明所误,曷不务韬光"表达对盲目追求光明的反思,认为明智之举应是隐藏锋芒,低调行事。"子封愿封留,淮阴喻弓藏"引用典故,比喻人应懂得适时退隐,如子产(子封)和韩信(淮阴侯)的故事,暗示韬光养晦的重要性。

最后两句"法戒既昭然,昧者何茫茫"强调了明确的法则和警示已经清晰可见,但对于那些不明智的人来说,仍然迷茫无知。结尾以"高山有白石,行当煮为粮"作结,寓意即使在困境中,也能化不利为资源,体现了坚韧与智慧。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通过自然景象和历史典故,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收录诗词(3)

郑梴(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寄宋仲珩三首(其一)

鸡期桑下飞,青鸟海上游。

如何不同调,羽翼有短修。

故人昔相见,时时话绸缪。

出入念同车,无衣念同裘。

一朝参商如,岂不怀百忧?

初盟倘不渝,在远情愈周。

但愿似畴昔,乌用苦相求。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寄宋仲珩三首(其二)

种梧待鸾凤,鸾凤不来宿。

梧生日夜长,岁华如飞镞。

凉风一夕厉,露叶消初绿。

岂乏爨下音,摧残比众木。

我愿裁为琴,寄君清商曲。

形式: 古风

寄宋仲珩三首(其三)

丛桂在庭前,与子昔同植。

风霜昨夜紧,晨起视颜色。

庭树已凋落,桂枝一何直。

亮节自中怀,贞性非外饰。

对之思所亲,俯案不能食。

一日十二时,万虑在一刻。

寄诗非尽言,聊用明相忆。

形式: 古风 押[职]韵

山庄

青村溪尽处,林密隐孤庄。

石老莓苔路,门荒薜荔墙。

人行秋叶滑,鹤立晚松凉。

治亩农归后,蓑衣挂夕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