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长安何但遗黎舞,翁仲铜驼亦笑开。
他日佛狸南下路,青泥千尺髑髅台。
这首诗是宋代末期诗人陈普的《咏史》其三,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绘,展现了长安城在战乱后的荒凉景象以及对未来的警示。首句“长安何但遗黎舞”,以长安作为历史的象征,暗示了民众在战乱后只能以舞蹈寻求片刻欢愉,反映出社会的动荡和民生的困苦。次句“翁仲铜驼亦笑开”中,“翁仲”是古代石像,这里借指陵墓前的石人,而“铜驼”则是长安的标志性建筑,它们仿佛也在嘲笑这种世态炎凉。最后两句“他日佛狸南下路,青泥千尺髑髅台”,预言了北方敌人的入侵(佛狸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小名),暗示了战争的残酷,可能将导致累累白骨,尸骨堆积成台,令人不寒而栗。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历史典故为背景,寓言深刻,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具有强烈的讽刺和警示意味。
不详
云雨蛟龙无世无,睡中往往失明珠。
比干七窍天何惜,不付曹瞒与寄奴。
何事佛狸能度淮,中原千尺髑髅台。
无巢燕子宁依树,不入乌衣巷里来。
杀人广固哭如雷,肯任长安住不回。
想是齐秦人共语,不知胡羯自南来。
荆州一席不肯取,晋鼎百年宁忍移。
不死卢循函首日,忍看张伟授罂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