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日已衰容去,风仍劈面来。
征徒歇得醒,老子不须催。
绿荫凉过伞,黄泥晒作埃。
欣然片云起,半霎又吹开。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晚秋季节的景象。首句“日已衰容去”表明太阳已经西斜,光线柔和而不强烈,说明时间已经是傍晚时分。这与下一句“风仍劈面来”的凉意相呼应,显示出秋季特有的清凉气候。
“征徒歇得醒”则是说旅行者在休息后恢复了精神,“老子不须催”表明诗人自己并不急于赶路,而是享受着这个时刻。这里流露出一种对自然的顺应和放慢脚步的生活态度。
“绿荫凉过伞,黄泥晒作埃”中,“绿荫”指的是树荫,这里用来形容树叶投下的阴凉,“伞”则是古代的一种车盖。诗人通过对比树荫的凉爽和车上泥土被太阳晒干的情景,进一步强化了秋天自然界的生动画面。
最后两句“欣然片云起,半霎又吹开”则表达了诗人看到云彩出现并随风散去时的喜悦心情。这里的“欣然”传递了一种内心的喜悦和宁静,而“半霎又吹开”的景象则增添了诗中的动态美。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在秋游过程中所体验到的情感变化,以及他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心境。
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恰则天方暮,如何月正中。
一年无此热,今夕绝无风。
早藕凝松雪,新菱剥酽红。
醉乡堪避暑,只合著衰翁。
天色镕成水,蟾光鍊出银。
碧香三酌半,玉笛一声新。
小婉还清壮,多欢忽苦辛。
何人传此曲,此曲怨何人。
日落片时许,星才数点明。
须臾玉棋子,遍满碧瑶枰。
向晚垂垂雨,通宵得得晴。
秋蛩伴侬语,苦底是谁声。
秋日非无热,秋宵至竟清。
老夫连数夕,露坐到三更。
风急星明灭,云行月送迎。
追驩追不得,驩却偶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