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石洞

八百仙来不记年,剑池丹井尚依然。

秀峰插汉含灵气,古洞通真锁瑞烟。

竹简漆书何处觅,神符白雪更谁传。

芝軿一去人间世,应念沧波又变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八百仙人已无从追溯年代,剑池和丹井依旧静静地存在。
秀美的山峰直插云霄,蕴含着灵秀之气,古老的洞穴通往仙境,笼罩着祥瑞的烟雾。
哪里还能找到刻在竹简上的古老漆书?神符的秘密又由谁继续传承呢?
那辆芝軿仙车一离开人间,想必会怀念起曾经的沧海变为农田的变迁。

注释

八百仙:指传说中的仙人。
剑池:地名,可能与剑有关的池塘。
丹井:炼丹的水井,可能象征着修炼之地。
依然:依旧。
秀峰:秀丽的山峰。
插汉:直插云霄。
古洞:古老的洞穴。
通真:通往真实的、神秘的地方。
锁瑞烟:笼罩着吉祥的烟雾。
竹简漆书:古代用竹简书写的重要文献。
神符:神秘的符咒或图腾。
白雪:可能象征纯洁或高洁。
芝軿:神话中仙人的坐骑。
人间世:人间。
沧波:大海。
变田:变成农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潘兴嗣的《八百石洞》,通过对八百石洞的描绘,展现了其历史的悠久和神秘的氛围。首句“八百仙来不记年”暗示了洞穴的古老,仿佛有仙人曾在此隐居,岁月无痕。接下来的“剑池丹井尚依然”进一步强调了洞中的遗迹保存完好,仿佛时光静止。

“秀峰插汉含灵气”描绘了石洞周围山峰的秀美,以及洞内蕴含的灵秀之气,给人以超凡脱俗的感觉。“古洞通真锁瑞烟”则渲染了洞穴深邃且与仙境相通的景象,充满了祥瑞之气。

“竹简漆书何处觅,神符白雪更谁传”表达了对古代典籍和神秘符录的追忆,暗示着洞中可能隐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最后,“芝軿一去人间世,应念沧波又变田”表达了诗人对于洞中仙踪难觅,世事变迁的感慨,流露出一种物是人非的惆怅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八百石洞的历史沉淀、自然景观和神秘色彩交织在一起,展现出一幅深沉而富有哲理的画面。

收录诗词(14)

潘兴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戏郭功甫

休恨古人不见我,犹喜江东独有卿。

尽怪阿戎从幼异,人疑太白是前生。

云间鸾凤人间现,天上麒麟地上行。

诗律暮年谁可敌,笔头谈笑扫千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滕王阁春日晚眺

重叠西屏对面开,巍城穹阁信雄哉。

眼中孤鹜云边没,望里长江槛外来。

蛱蝶图成春未晚,柘枝筵动客多才。

休论今古兴亡事,时倒金樽醉一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赠茂叔太博

心似冰轮浸玉渊,节如金井冽寒泉。

每怀颜子能希圣,犹笑梅真祇隐仙。

仕傥遇时宁枉道,贫而能乐岂非贤。

区区世路求难得,试往沧浪问钓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龙沙

五陵无限人,密视龙沙记。

龙沙虽未合,气象已灵异。

昔时蛟龙湫,半作桑麻地。

地形带江转,洲浮有连势。

陵谷岂可常,渊窦在何岁。

微生久慕道,安恬辄忘味。

愧无及物功,碌碌尚匏系。

生蒙尘土厚,未受神仙秘。

何时与孤鹤,冉冉从此逝。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