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沙

五陵无限人,密视龙沙记。

龙沙虽未合,气象已灵异。

昔时蛟龙湫,半作桑麻地。

地形带江转,洲浮有连势。

陵谷岂可常,渊窦在何岁。

微生久慕道,安恬辄忘味。

愧无及物功,碌碌尚匏系。

生蒙尘土厚,未受神仙秘。

何时与孤鹤,冉冉从此逝。

形式: 古风

翻译

五陵无数的英豪人物,悄悄观察着龙沙的秘密。
虽然龙沙还未完全显现,但其气象已经显得神奇非凡。
昔日的蛟龙潭,如今大半变成了农田和桑麻之地。
地势沿着江流蜿蜒,洲渚相连,形成了一片壮观景象。
山谷怎能永恒不变,那些深邃的洞穴会在哪一年出现?
我长久以来向往修道,安于平静常常忘记世间琐事。
惭愧自己没有造福万物的作为,庸碌无为,如同葫芦般束缚。
生活在这尘世中,未能领悟仙人的奥秘。
何时能与孤独的鹤一同,悠悠然远离尘嚣。

注释

五陵:古代五个皇帝的陵墓代指京城贵族。
密视:悄悄观察。
龙沙:可能指神秘的地方或传说中的宝地。
灵异:神奇非凡。
蛟龙湫:古代神话中的龙潭。
桑麻地:农田和桑麻种植区。
地形:地势。
洲浮:洲渚相连。
渊窦:深邃的洞穴。
岁:年份。
慕道:向往修道。
恬:平静。
及物功:造福万物的作为。
碌碌:庸碌无为。
尘土厚:尘世深深。
神仙秘:仙人的奥秘。
孤鹤:象征超脱尘世的高洁之物。
逝:离去。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潘兴嗣的《龙沙》,通过对龙沙之地的描绘,展现了其神秘而富有变化的自然景象。诗人首先描述了五陵之地众多的人们对龙沙的密切关注,暗示其特殊地位。尽管龙沙的地貌尚未完全形成,但已经显现出非凡的灵气。

接着,诗人回忆起昔日这里曾是蛟龙出没之处,如今却已变为桑麻田地,地形随着江流转变,洲渚相连,显示出大自然的变迁。诗人感慨陵谷并非永恒不变,深渊窦穴不知何时会消失,表达了对时光流转的深沉思考。

诗人自述长久以来向往修道,追求内心的安宁,然而未能做出显著的贡献,仍然身处俗世,如同葫芦般忙碌。他感叹自己生活在尘世纷扰中,未能得到神仙之道的秘传。最后,诗人表达了对超脱尘世、与孤鹤一同飘然远去的渴望,寄托了对自由和超脱的理想。整首诗寓言性强,借景抒怀,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探索。

收录诗词(14)

潘兴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师道

师道久不振,小儒咸自私。

破崖求圭角,务出己新奇。

恻恻去圣远,六经秦火隳。

不有传授学,涉猎安所为。

汉儒守一经,学者如云随。

承习虽未尽,模法有根基。

荐绅立朝廷,开口应万机。

附对皆据经,金石确不移。

熟烂见本末,较然非可欺。

吾愿下学官,各立一经师。

务尽道德业,不取章句辞。

庶几昔人风,炳然复在兹。

形式: 古风

西山翠岩联句

苍龙夭矫西山来,凿破明珠成碧岫。

何人架空起楼阁,地灵不敢藏馀秀。

锁窗云重衣巾润,梳木风清肌骨透。

客来一夜与僧谈,气觉浩然充宇宙。

形式: 古风 押[宥]韵

过濂溪

鳞鳞负郭田,渐次郊原口。

其中得清旷,贵结林泉友。

一溪东南来,潋滟翠波走。

清响动灵粹,寒光生户牖。

峨峨双剑峰,隐隐插牛斗。

疏云互明晦,岚翠相妍丑。

恍疑座中客,即是关中叟。

为歌紫芝曲,更击秦人缶。

窅然忘得丧,形骸与天偶。

君怀康济术,休光动林薮。

得非仁知乐,夙分已天有。

捉鼻固未免,安能混真守。

日暮车马徒,桥横莫回首。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逍遥亭

作亭名逍遥,此理诚不虚。

宽于一天下,原宪惟桑枢。

况我卜清旷,风雨庇有馀。

方池容潋滟,小径足萦迂。

花木颇窈窕,松筠亦扶疏。

鸣蛙送鼓吹,好鸟来笙竽。

可琴亦可咏,可饮亦可娱。

盘虽无下箸,宾食亦有鱼。

恢论或申旦,隐几忘移晡。

困来展足眠,醉倒从人扶。

率尔但付畅,因烦而领无。

邺侯三万轴,方朔五车书。

弃置复弃置,任自相贤愚。

无妨吾逍遥,此乐诚何如。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