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孙莘老题召伯斗野亭

淮海破冬仲,雪霜滋不平。

菱荷枯折尽,积水寒更清。

辍棹得佳观,湖天绕朱甍。

信美无与娱,浊醪聊自倾。

北眺桑梓国,悠然白云生。

南望古邗沟,沧波带芜城。

村墟翳茅竹,孤烟起晨烹。

檐间鸟声落,客子念当行。

揽衣视日景,薄阴漏微明。

何时复来游,春风发鲜荣。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翻译

淮海地区已度过寒冬,冰雪增添了不平的景色。
菱角荷花凋零殆尽,积水更加寒冷而清澈。
停下船桨欣赏美景,湖光天色映照着朱红屋脊。
美景虽好,无人共赏,只能独自饮酒消愁。
向北远眺故乡,悠闲中白云悠悠升起。
向南望去,古邗沟旁,苍茫波涛环绕废城。
村庄被茅竹遮掩,炊烟在清晨袅袅升起。
屋檐下鸟鸣声落下,旅人不禁思念起即将离去的行程。
披衣看日影,淡淡的阴霾透出一丝微明。
不知何时能再此游览,春风又将带来生机盎然的景象。

注释

淮海:指淮河和大海之间的地区。
仲:冬季的第二个月份,即农历十一月。
辍棹:停止划船。
朱甍:红色的屋脊,形容建筑物华丽。
浊醪:浊酒,指劣质的酒。
桑梓:家乡,代指故乡。
邗沟:古代运河,连接淮河和长江。
芜城:荒废的城市,这里指扬州。
村墟:乡村村落。
薄阴:淡淡的云层。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淮海地区冬季的景象,雪霜覆盖使得大地显得不平而寒冷。诗人乘船欣赏湖景,湖面开阔,湖天一色映衬着朱红色的屋脊,景色虽美,但无人共赏,只能借浊酒排遣寂寥。他向北望去,家乡桑梓之地云雾缭绕;向南则是古邗沟,河水苍茫,伴随着废弃的芜城。乡村的村落被茅竹遮掩,炊烟袅袅升起,鸟儿的鸣叫声中,诗人感到自己即将启程。看着天边的日影,淡淡的阴霾中透出一丝微明,他期待着春回大地时再次来访,那时万物复苏,景色定会更加鲜明动人。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感慨以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收录诗词(571)

秦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汉族,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一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丽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书“秦龙图墓”几个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

  • 籍贯:北宋高邮(今江苏)
  • 生卒年:1049-1100

相关古诗词

和显之长老

禅子观因缘,寸晷无复馀。

讲人治经论,艾夜犹未除。

冷风奏哀松,寒月挂碧虚。

此意了不谕,悲哉同翳如。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和虚飘飘

虚飘飘,虚飘飘。风寒飘絮浪,春暖履冰桥。

势缓霜垂霰,声乾叶下条。

雨中沤点没流水,风里綵云铺远霄。

虚飘飘,比时光影犹坚牢。

形式: 古风

和黄法曹忆建溪梅花

海陵参军不枯槁,醉忆梅花愁绝倒。

为怜一树傍寒溪,花水多情自相恼。

清泪班班知有恨,恨春相逢苦不早。

甘心结子待君来,洗雨梳风为谁好。

谁云广平心似铁,不惜珠玑与挥扫。

月没参横画角哀,暗香销尽令人老。

天分四时不相贷,孤芳转盼同衰草。

要须健步远移归,乱插繁华向晴昊。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和游金山

江流会扬子,汹汹东南骛。

海门划前开,金山屹中据。

鼓钟食万指,金雘栖千柱。

夜庭游月波,晓观抟香雾。

天清猿鸟哀,风暗鱼龙怒。

云物横古今,涛波阅晨暮。

三州气色来,上下端倪露。

伟哉元气间,此胜知谁聚。

念昔憩精庐,登临辄忘去。

汲新试团月,饭素羹魁芋。

妙兴入芳藤,真境在芒屦。

别来景暑换,寤寐经从处。

忽蒙珠璧投,了与云峦遇。

幽光烱肝肺,爽气森庭户。

区中多滞念,方外饶奇趣。

寄语山阿人,泠然行复御。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