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石室藏书图

盥手披图看遗迹,图中石室神仙宅。

卷轴参差叠六经,都是慈亲手所积。

当日严亲游历时,慈亲彝训在书帷。

自课四声通韵语,膝前把卷胜名师。

敬睹遗容开泪目,依稀小榻依花木。

秋庭新爽扇凉生,石室紬书随意读。

幼学初资慈教成,壮学还因严训行。

一品紫泥封诰后,圣人许说显亲名。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谢雪的《题石室藏书图》描绘了一幅书香门第的温馨画面。首句“盥手披图看遗迹”,诗人洗手静心,展开图卷,追忆先人的遗迹,展现出对家族传统的尊重和对知识的敬畏。接着,“图中石室神仙宅”形容藏书之地如仙境,藏书丰富,暗示了家族对教育的重视。

“卷轴参差叠六经”描绘了书籍的繁多和珍贵,这些都是慈亲亲手积累的,体现了家庭的书香氛围和长辈的辛勤付出。“当日严亲游历时,慈亲彝训在书帷”回忆起严父慈母的教诲,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角色。

“自课四声通韵语,膝前把卷胜名师”描述了孩子们在父母的教导下,如饥似渴地学习,超过了从师求学的收获。诗人感慨万分,看到遗像时泪水盈眶,眼前仿佛再现了慈亲在花木环绕的小榻边读书的情景。

“秋庭新爽扇凉生,石室紬书随意读”描绘了宁静的读书环境,秋天的凉风与阅读的乐趣相映成趣。最后,“幼学初资慈教成,壮学还因严训行”总结了从幼年至壮年的学习历程,都深受父母教诲的影响。

“一品紫泥封诰后,圣人许说显亲名”表达了对父母功绩的认可,他们的一品封诰和显赫名声,皆源于他们的教育之功。整首诗情感真挚,赞美了家族的书香传统和父母的教育智慧。

收录诗词(2)

谢雪(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真子飞霜镜歌

斋中金石雅堪咏,宝匣初开窥古镜。

谁人铸出碧菱花,一片清光月同净。

真子作镜名飞霜,背铸梧桐栖凤凰。

真子一去不复返,造象依然镜里藏。

琳琅修竹戛清影,几上剑光明耿耿。

破土龙孙解箨时,残春正暖何尝冷。

更有莲花出小池,珠盘翠盖走灵龟。

灵龟腹下成虚纽,好让丝绦系更垂。

镜背下方有池水,上方云气飘飘起。

顾兔天光照水光,千年不改常如此。

真子披衣坐竹林,却当初夏弄瑶琴。

七弦一拂动风雨,晴来忽激清商音。

倏尔长空变凉节,破晓霜华霏玉屑。

翡翠楼前片片明,鸳鸯瓦上丝丝结。

此时寒逼衣袂轻,月残霜落更虚明。

青铜内有古人在,琴上无声如有声。

此镜千年圆不缺,真子为谁疑未决。

若是山阴道上人,一舟相访霜如雪。

形式: 古风

题石室藏书图

选楼启匣爇香烟,共仰慈颜意黯然。

今日华封真一品,当时庭训比三迁。

半园花木归图内,万卷诗书在膝前。

石室洞天皆福地,好将仙馆说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咏汉金釭

玩此黄金釭,我怀感古昔。

飞燕来赵家,姊妹并殊色。

联翩入昭阳,同侍君王侧。

昭仪宠更深,宫舍竞华饰。

铜沓白玉阶,翠羽绿熊席。

壁带为列钱,二等圜一尺。

团圞似月明,中嵌蓝田璧。

汉宫既为烬,耕夫破荆棘。

得此一规铜,尚是西京迹。

莫问仓琅门,春燕不相识。

形式: 古风

真子飞霜镜歌

我家金石罗文房,案头拂拭开缃囊。

晓来启匣见古镜,青铜一片铭飞霜。

略似菱花分八角,千年不蚀凝清光。

背有古画老桐树,双枝并立栖凤凰。

莲花绰约出小沼,神龟游上莲叶香。

新笋破泥欲解箨,参差四面皆筼筜。

山云轻聚衔半月,下有小几横干将。

真子何人在竹下,膝前更见清琴张。

仰观星月共皎洁,七弦乍弄神洋洋。

仙人春夏坐晴暖,忽将雅操翻清商。

一弹閒院有寒气,再弹更觉天苍凉。

五更碧瓦一痕破,惊起青女窥鸳鸯。

此时凉气满庭树,拂叶惨淡将成黄。

阶前明月冷如水,霏霏玉屑沾衣裳。

霜华拂拂看不定,冰蚕丝紧鸣指旁。

我揽古鉴照双鬓,神清意静吟且长。

云净遥天变春夏,每见夜色寒苍茫。

真仙千载不知老,我且磨镜同诗藏。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