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子瞻次韵陶渊明劝农诗(其三)

掇拾于川,搜捕于陆。俯鞠妇子,仰荐昭穆。

闽乘其偷,载耒逐逐。计无百年,谋止信宿。

形式: 四言诗 押[屋]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和诗,他以陶渊明的风格,描绘了一幅农耕生活的场景。"掇拾于川,搜捕于陆",形象地写出农民在田野间劳作,既有在河边捡拾谷物的辛苦,也有在陆地上搜寻猎物的勤劳。"俯鞠妇子,仰荐昭穆",描述了农夫们全家参与,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在为丰收而努力,体现出家庭的和睦与团结。

"闽乘其偷,载耒逐逐",这里的"闽"可能是指农具,"偷"形容动作轻捷,农夫们驾驶着装载农具的车辆,忙碌而有序地进行农事活动。"计无百年,谋止信宿",表达了农人对季节更替的敏锐感知,他们明白农事不能拖延,计划仅限于短期,体现了农人的实际生活智慧和对自然规律的尊重。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古代中国农村生活的艰辛与和谐,以及农民对土地和季节的敬畏与依赖,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田园诗意。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和子瞻次韵陶渊明劝农诗(其五)

斫木陶土,器则不匮。绩麻缫茧,衣则可冀。

药饵具前,病安得至。坐而告穷,相视徒愧。

形式: 四言诗 押[寘]韵

和子瞻次韵陶渊明劝农诗(其四)

我归无时,视汝长久。孰为沮溺,风雨相耦。

筑室东皋,取足南亩。后稷为烈,夫岂一手。

形式: 四言诗 押[有]韵

和子瞻次韵陶渊明劝农诗(其二)

我行四方,稻麦黍稷。果蔬蒲荷,百种咸植。

粪溉耘籽,乃后有穑。尔独何为,开口而食。

形式: 四言诗 押[职]韵

和子瞻次韵陶渊明停云诗(其四)

跋扈飞扬,谁匪南柯。运历相寻,忧喜杂和。

我游其外,所享则多。削迹拔木,其如予何。

形式: 四言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