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巩上都的雄伟景象以及古北口的壮丽风光,通过神话中的女娲和岳灵来象征其气势。诗人笔下的山岳仿佛被人力所削刻,显示出一种人力与自然的交融。"气吞漠野连天尽,足蹴潮河望海趋"两句,形象地展现了古北口的辽阔与雄浑,仿佛可以直抵北方的云黄之地,甚至远眺大海。
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场景,"直北云黄屯圈马,迤西月黑控飞孤",运用色彩鲜明的词语,描绘出边塞军营的肃穆与紧张,暗示着戍守者的英勇与忠诚。最后,诗人以"据鞍颇牧今能用,卧护犹应胜壮夫"收尾,表达了对吴提戎宜斋这样的将领的高度评价,认为他即使年事已高,依然具有当年颇牧(赵奢)的才能,守护边疆的能力超过壮年男子。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豪迈的笔触,赞美了古北口的地理形势和戍边将士的英勇精神,体现了清代边塞诗的雄浑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