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扩所作的《次韵石倅喜江令祷雨有应三绝句(其二)》中的第二首。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和对人民福祉的深切关怀。
首句“蛰龙水底未全枯”,以“蛰龙”比喻沉睡于水底的生机,暗示着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没有了活力,但生命的根脉并未完全枯竭。这既是对自然界生命力坚韧不屈的赞美,也是对人们在面对困境时仍能保持希望的鼓励。
次句“睡稳终惭点额鱼”,则以“点额鱼”比喻那些在困境中挣扎求生的人们,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同情和理解。同时,“睡稳终惭”也暗含了对那些在困难面前依然能够保持平静、坚持信念的人的敬佩之情。
后两句“聊为苍生一伸肘,阴功何待玉函书”,直接表达了诗人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百姓谋取福利,减轻他们的苦难。这里的“阴功”指的是看不见的功德,即默默无闻地为他人做好事,而“何待玉函书”则表达了诗人认为这种善行不需要等待官方的认可或记录,真正的功德在于内心的满足和平静。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洞察和对社会民生的深切关怀,还体现了他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无私奉献的精神。通过生动的比喻和真挚的情感,诗人成功地将个人情感与社会责任相结合,传递出积极向上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