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白鹤寺

小泊古兰若,双槠发旧柯。

山光浮夜气,柳色媚春波。

僧类胡孙瘦,农师盗伯多。

野人时问我,新守政如何。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翻译

我在古老的兰若暂时停留,两棵槠树展示着老枝的风貌。
山间的月光在夜晚的雾气中浮动,柳树的新绿映衬着春天的湖面。
僧侣们如同胡须稀疏的猴子般清瘦,农夫们像盗伯一样勤劳多产。
乡亲们时常向我询问,新来的太守施政情况如何。

注释

小泊:暂时停留。
古兰若:古老的寺庙。
双槠:两棵槠树。
发旧柯:展示老枝。
山光:山间的月光。
浮夜气:在夜晚的雾气中浮动。
柳色:柳树的新绿。
媚春波:映衬着春天的湖面。
僧类:僧侣们。
胡孙:比喻胡须稀疏的人。
瘦:清瘦。
农师:农夫。
盗伯:勤劳多产的人。
野人:乡亲们。
时问:时常。
新守:新来的太守。
政如何:施政情况如何。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林景象和诗人与世隔绝的情境。"小泊古兰若,双槠发旧柯",表明诗人暂时停留在一座古老的寺庙旁,周围是古树参天,环境幽深。"山光浮夜气,柳色媚春波"则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山光在夜晚显得特别柔和,与春日的柳絮相结合,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

然而,在这宁静的自然氛围中,也透露出一些世俗的声音。"僧类胡孙瘦,农师盗伯多"可能暗示着寺庙中的僧侣与外界的联系,以及他们之间的种种往事。而"野人时问我,新守政如何"则显示诗人虽然隐居,但仍旧关心世俗之事。即便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的身份和其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依然被外界所牵挂。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与内在情感的描绘,以及对现实生活点滴触及,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心境和对世界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454)

王柏(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宋宁宗庆元三年,卒于度宗咸淳十年,年七十八岁。少慕诸葛亮为人,自号长啸,三十岁后以为“长啸非圣门持敬之道”,遂改号鲁斋。金华(今属浙江)人。从何基学,以教授为业,曾受聘主丽泽、上蔡等书院。度宗咸淳十年卒,年七十八,谥文宪。柏著述繁富,有《诗疑》、《书疑》等,大多已佚。其诗文集《甲寅稿》亦已佚,明正统间六世孙王迪裒集为《王文宪公文集》二十卷,由义乌县正刘同于正统八年(一四四三)刊行。事见《续金华丛书》本卷末附《王文宪公圹志》,《宋史》卷四三八有传

  • 字:会之
  • 籍贯:婺州金华
  • 生卒年:1197-1274

相关古诗词

何无适同宿山中次韵

虎踞龙蟠释子宫,药香时出小桥东。

人眠依约三更后,月在清明一气中。

千古心期应共远,半生怀抱此时融。

清泉白日分明记,出处他年未必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和无适四时赋雪梅(其三)

滕六驱车夜叩关,起来四面失烟寰。

映书冷艳便穷巷,琢句高情动北山。

侍立政思伊水上,风流不到灞桥间。

须臾月上梅花冷,人与梅花相对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和无适四时赋雪梅(其一)

蕙歇兰消菊已乾,横枝疏影到癯仙。

向来买种恨无地,我辈钟情亦有年。

最是爱他风骨峻,如何只喜玉姿妍。

小园应怪无佳句,未放幽香到酒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和无适四时赋雪梅(其二)

九人清赏尚堪誇,记得归时月未斜。

诗卷寂寥今岁客,虬枝依旧去年花。

仙宗屡欲编为谱,句法深惭不著家。

多藉孤芳相点缀,采归笔下便光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