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漏子.送孙巨源

水涵空,山照市。西汉二疏乡里。新白发,旧黄金。故人恩义深。

海东头,山尽处。自古空槎来去。槎有信,赴秋期。使君行不归。

形式: 词牌: 更漏子

翻译

海州碧水连天,青山耸立。这里是西汉二疏的故乡。居海州几年,你白发新添,却博得州人殷勤相送,这是你留下的深恩厚义啊。
大海的最东边,大山的尽头,自古就有人乘槎到天河。但是自古以来,客槎有来有往,你却未有归期,让人惆怅。

注释

孙巨源:孙洙,字巨源,苏轼同僚。
涵空:指水映天空。
西汉二疏:即疏广、疏受,两人位叔侄,皆东海(海州)人。
槎:即乘槎。
使君:此处指的是孙巨源。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更漏子·送孙巨源》。它以简洁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山水画卷,展现出送别友人的深情。"水涵空,山照市"描绘了清幽的自然景色,水天相接,山影映照着市井,营造出宁静而深远的氛围。接着,诗人提及西汉时期的两位贤臣疏广和疏受,暗示友人孙巨源的高尚品格和深厚的人情味,"新白发,旧黄金"则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友情长久的感慨。

"海东头,山尽处"进一步拓宽了空间视野,将离别之地置于广阔的天地之间,增添了壮阔之感。"自古客槎来去"借用古代神话中的木筏,象征友人此行如同古人乘槎远游,暗示旅途的遥远和不确定性。"槎有信,赴秋期"寄托了对友人如期而归的期待,同时也寓含着对季节更迭的感慨。

最后,"使君行不归"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以及对友人能否如约而归的深深忧虑。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富有画面感,充分展现了苏轼送别诗的特色。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醉落魄.席上呈元素

分携如昨。人生到处萍飘泊。偶然相聚还离索。多病多愁,须信从来错。

尊前一笑休辞却。天涯同是伤沦落。故山犹负平生约。西望峨嵋,长羡归飞鹤。

形式: 词牌: 一斛珠

浣溪沙.赠陈海州。陈尝为眉令。有声

长记鸣琴子贱堂。朱颜绿发映垂杨。

如今秋鬓数茎霜。

聚散交游如梦寐,升沈閒事莫思量。

仲卿终不忘桐乡。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沁园春.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漙漙。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永遇乐.孙巨源以八月十五日离海州。坐别于景疏楼上。既而与余会于润州。至楚州乃别。余以十一月十五日至海州。与太守会于景疏楼上。作此词以寄巨源

长忆别时,景疏楼上,明月如水。

美酒清歌,留连不住,月随人千里。

别来三度,孤光又满,冷落共谁同醉。

捲珠帘,凄然顾影,共伊到明无寐。

今朝有客,来从淮上,能道使君深意。

凭仗清淮,分明到海,中有相思泪。

而今何在,西垣清禁,夜永露华侵被。

此时看,回廊晓月,也应暗记。

形式: 词牌: 永遇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