篢谷作

老树山桥昼潇洒,兴来濯足苍藤下。

云边厓石危欲落,雨后泉流急如泻。

客过松林贪翠阴,农分稻苗散青把。

桃源风土良可乐,何恨龙钟在田野。

形式: 古风 押[马]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田园风光画卷。首句“老树山桥昼潇洒”,以“老树”和“山桥”为背景,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昼潇洒”则直接点明了时间与人物心境,仿佛时间在这里变得缓慢,人们的生活节奏也相应地放慢了脚步。

接着,“兴来濯足苍藤下”,诗人兴致勃勃地来到苍翠的藤蔓之下,洗去尘埃,享受自然的清新与宁静,这一细节不仅展现了诗人的闲适心情,也暗示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深深热爱。

“云边厓石危欲落,雨后泉流急如泻。”这两句通过动态的景物描写,展现了雨后的山间景象。云雾缭绕中的岩石似乎随时可能坠落,而雨后的泉水则如同瀑布般倾泻而下,既表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力量,也给读者带来视觉上的冲击。

“客过松林贪翠阴,农分稻苗散青把。”这两句描绘了人物活动场景。过客在松林中流连忘返,享受着绿意盎然的清凉;农夫们则在田间劳作,分拣着青绿的稻苗。这些细节不仅丰富了画面,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状态。

最后,“桃源风土良可乐,何恨龙钟在田野。”诗人将眼前的景象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相联系,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同时也对自身老迈却仍坚守田野的现状表示了满足与欣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物活动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元末明初时期田园生活的宁静美好,以及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252)

梁寅(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初学者。元末累举不第,后征召为集庆路(治所在今江苏南京市,当时辖境相当今南京市及江宁、句容、溧水、溧阳、高淳等县地)儒学训导,晚年结庐石门山,四方士多从学,称其为“梁五经”,著有《石门词》。《明史》有传。元末兵起,明太祖朱元璋征天下名儒修述礼乐时,他被征任,时年已六十有余。在礼局中,讨论精审,诸儒皆为推服。书成后,将就官,他以老病辞,归里

  • 字:孟敬
  • 籍贯:新喻(今江西省新余市下村镇)
  • 生卒年:1303——1389

相关古诗词

题墨溪桥

黄花之高峰,削玉凌青霄。

墨溪如苔峡,曲折架以螮蝀百尺之飞桥。

乃有逸人张与黄,结庐其侧相与放旷而逍遥。

园绮非陋汉,巢由岂忘尧。

吾但爱此清泠水,濯缨鼓枻夕复朝。

虎溪松风鸣石窍,香炉烟彩腾山椒。

恍然若在匡庐下,云入衣袖神飘飘。

溪流可鉴分妍蚩,照之谁云白为缁。

教儿兼学王右军,日以墨溪供墨池。

岂无题桥磊砢士,访隐蹀躞溪之湄。

拂石横琴,瞰流咏诗。明月自至,如相与期。

或时临风酌醽醁,醉眠苍苔歌紫芝。

紫芝歌罢心自怡,遐聣六合间,何物劳我思。

蔓草绿靡靡,乱石白离离。

游鱼不复惊,狎鸥能我随。

共谈留侯黄石事,人生乐在心相知。

形式: 古风

题郡城欧阳氏草堂

桃源或藏朝市间,草堂那厌近江关。

门外马若流星过,壶中人似洞仙閒。

异人曾见陶弘景,词客常交庾子山。

书和药尘香郁郁,席沾花片绣斑斑。

斑斑花逐春风起,爱君词章亦如此。

逸思朝凌葛岫云,清心夕比蛟潭水。

白鹿苍松诗近仙,钜泽名山画为史。

绝俗应同三岛间,结茅何必千岩里。

岩里烟云如满襟,凡情日浅道自深。

不向南山歌白石,何须北斗并黄金。

春天远羡壶尊乐,夜月徒摇旌旆心。

龙唇古琴怀古操,为君一写涧泉音。

形式: 古风

玉阶怨(其一)

独步玉阶静,飞鼠掠红栊。

月斜万年树,露寒金井桐。

别殿笙歌合,宴乐犹未终。

形式: 乐府曲辞 押[东]韵

短歌行

今日燕胥,乐如之何。我醑惟旨,我殽孔嘉。

皦皦熙阳,灼灼芳华。爰有鸣禽,集于修柯。

我觞我友,载衎载和。欢日苦少,戚日苦多。

伊其相乐,毋耋之嗟。木可重蘖,川无回波。

人匪金石,其生有涯。鼓瑟鼓琴,或咏或歌。

乐以无耽,永矢弗过。

形式: 乐府曲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