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仙(其九)

短期不须臾,大暮有淹滞。

眷然迫中抱,沦迹谢人世。

案牒穷山海,消玉毕年岁。

岱宗籍已绝,司命授灵契。

形容日渐反,魂魄为我制。

薪火递相传,舟壑不复逝。

形式: 古风 押[霁]韵

鉴赏

这首诗《游仙(其九)》由明代诗人薛蕙所作,描绘了主人公对人生短暂与永恒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仙界的向往与追求。

首句“短期不须臾,大暮有淹滞”,开篇即以强烈的对比手法,指出生命的短暂与时间的漫长,暗示人生的紧迫感和对永恒的渴望。接着,“眷然迫中抱,沦迹谢人世”表达了主人公内心深处对现实世界的留恋与无奈,以及对超越世俗束缚、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案牒穷山海,消玉毕年岁”则通过描述繁琐的文书工作和岁月的流逝,形象地展现了尘世生活的单调与无尽,进一步强化了对超脱的渴望。

“岱宗籍已绝,司命授灵契”中的“岱宗”指的是泰山,这里象征着权威与神圣,而“司命”则是掌管生死的神灵。这两句暗示主人公在寻求超越物质与世俗的道路上,已经触及到了某种神秘的力量或知识,预示着他即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形容日渐反,魂魄为我制”则表明主人公的身心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他的外在形象逐渐与内在精神相融合,灵魂开始主导一切。

最后,“薪火递相传,舟壑不复逝”以象征的手法,表达了知识与智慧的传承,以及对过去时光的留恋与不舍。这句话暗示主人公虽然即将离开尘世,但他的思想与精神将通过某种方式得以延续,成为后人学习与追寻的对象。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生命、时间、世俗与超脱的深刻探讨,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意义的独到见解,以及对超越自我、追求精神自由的强烈渴望。

收录诗词(667)

薛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朝大臣。祖居亳州城内薛家巷。年十二能诗。举正德九年进士,授刑部主事。谏武宗南巡,受杖夺俸。旋引疾归。起故官,改吏部,历考功郎中。正德十五年(1520年)再次被起用,任吏部考功司郎中。嘉靖二年(1523年),朝中发生“大礼”之争,撰写《为人后解》《为人后辨》等万言书上奏,反对皇上以生父为皇考,招致皇帝大怒,被捕押于镇抚司后赦出。嘉靖十八年(1539年),担任春坊司直兼翰林检讨司,不久病死家中,享年五十,被追封为太常少卿

  • 生卒年:1489~1539年

相关古诗词

游仙(其十)

上仙有会期,解化升帝乡。

消摇入云气,迅若轻翼翔。

赤霄浮九隅,阊阖烁朱光。

踟蹰步阁道,执籍朝紫房。

驾言归下都,置酒宴玉堂。

灵妃靡飙盖,列坐侍仙倡。

丝竹间云和,络绎进羽觞。

游行天汉上,欢乐殊未央。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赠何大复

昔我弱冠日,翩翩缀文辞。

发藻翰墨林,志意纵横飞。

慷慨惟古人,自言不足为。

历览百千年,扬马乃吾师。

虽非绝伦才,王子幸见知。

一朝遘嘉会,英俊相追随。

追随亲交者,四海皆匹俦。

矧复适我愿,得与子同游。

惟尔当今时,声名溢皇州。

陵迈班与张,卓荦屈宋流。

兴文何韡晔,世儒焉可侔。

惭予非子友,何以结绸缪。

绸缪不相弃,感子意缠绵。

自负窈窕姿,何言谓我妍。

吁嗟知己人,自古亦皆然。

嬿婉三岁间,朝夕共周旋。

金石岂为固,胶漆匪云坚。

如何忽分析,使我心婵媛。

婵媛伤人怀,纡轸无终极。

送子临衢路,泣涕沾胸臆。

愿言从予迈,安能有羽翼。

浮云逝不返,飘风不我值。

江河广无梁,山高不可陟。

叹息何所道,但言长相忆。

相忆亮何益,怨此去路长。

昔者同心友,今为参与商。

人生百年内,倏忽若流光。

良会复何时,一别殊未央。

君其笃平生,慰我遥相望。

斯言傥弗谖,倾想惠来章。

形式: 古风

赠孟望之四首(其一)

迢迢东流水,悠悠远行子。

送子出迈时,离别自今始。

山川一间之,相去日千里。

徘徊蹊路侧,思心从中起。

人生百年内,聚散谁能止。

壮年岂再得,良时不可俟。

念我平生欢,眷眷未云已。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赠孟望之四首(其二)

驱马城门阳,舍马登山邱。

携手立踟蹰,还顾望皇州。

皇州一何丽,蔼蔼皆王侯。

冠盖似浮云,宾客自相求。

衢路岂不广,之子不得留。

慷慨内伤心,为子独怀忧。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