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孟望之四首(其二)

驱马城门阳,舍马登山邱。

携手立踟蹰,还顾望皇州。

皇州一何丽,蔼蔼皆王侯。

冠盖似浮云,宾客自相求。

衢路岂不广,之子不得留。

慷慨内伤心,为子独怀忧。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薛蕙所作的《赠孟望之四首》中的第二首。薛蕙以深情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送别友人孟望之时的复杂心情。

首句“驱马城门阳,舍马登山邱”,生动地展现了送别的场景:在城门边,诗人与友人一同策马前行,直至到达山丘,将马匹暂时安置,然后携手站立,凝视着即将分别的方向。这里通过“驱马”、“舍马”、“登山丘”的动作,既表现了离别时的不舍,也暗示了旅程的遥远和未来的不确定性。

接着,“携手立踟蹰,还顾望皇州”,进一步刻画了两人依依不舍的情景。他们并肩而立,脚步迟缓,回望京城,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忧虑和对友人的牵挂。这里的“皇州”不仅指京城,也是对友人身份和地位的一种隐喻,强调了京城的繁华与权贵云集。

“皇州一何丽,蔼蔼皆王侯。冠盖似浮云,宾客自相求。”这几句描绘了京城的繁华景象,高楼大厦林立,权贵云集,车马如云,宾客往来不绝。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不仅展现了京城的繁荣,也暗含了对友人身处其中的羡慕和对自身处境的感慨。

“衢路岂不广,之子不得留。”诗人在此表达了对友人未来道路的担忧。尽管京城的道路宽广,机会众多,但对于友人而言,却难以停留。这句话既是对友人前程的祝福,也是对自己命运的无奈感叹。

最后,“慷慨内伤心,为子独怀忧。”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内心的伤感和对友人的深深忧虑。在离别之际,他内心充满激昂与悲痛,为友人的未来感到忧虑,这种情感真挚而深刻,令人动容。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送别友人时的复杂心情,以及对友情、人生和命运的深刻思考。薛蕙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巧妙融合,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深厚的艺术价值和人文内涵。

收录诗词(667)

薛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朝大臣。祖居亳州城内薛家巷。年十二能诗。举正德九年进士,授刑部主事。谏武宗南巡,受杖夺俸。旋引疾归。起故官,改吏部,历考功郎中。正德十五年(1520年)再次被起用,任吏部考功司郎中。嘉靖二年(1523年),朝中发生“大礼”之争,撰写《为人后解》《为人后辨》等万言书上奏,反对皇上以生父为皇考,招致皇帝大怒,被捕押于镇抚司后赦出。嘉靖十八年(1539年),担任春坊司直兼翰林检讨司,不久病死家中,享年五十,被追封为太常少卿

  • 生卒年:1489~1539年

相关古诗词

赠孟望之四首(其三)

昔余与君子,未见心相知。

邂逅在今辰,果若平生时。

愿得结欢好,赠子以新诗。

含意未及申,行行复何之。

念当从此去,彷徨出郊畿。

行人倦往涂,终言与我违。

仓卒执手间,叹息空相持。

愧无晨风翼,送子起翻飞。

形式: 古风

赠孟望之四首(其四)

踟蹰郊野外,白日匿西山。

行人去有期,安得久周旋。

请为游子吟,与子结缠绵。

忧来动人心,恻怆不能言。

言念平生友,意气非徒然。

行役不足辞,贫贱非所怜。

君其笃明信,慰我心惓惓。

形式: 古风

赠张仲脩二首(其一)

青青豫章树,寄生浊水泥。

风波摧以伤,不如蒿与藜。

吁嗟贫贱士,子行何栖栖。

昔为猛虎步,今为触藩羝。

忠信获罪辜,有愿不克谐。

英雄一失据,反覆良可哀。

形式: 古风

赠张仲脩二首(其二)

采藿东门侧,终朝喟长叹。

虹霓干白日,朔风何翻翻。

兴言念我友,揽衣涕汍澜。

金虎构宫邻,罹此百祸端。

有鸟孤飞翔,悲鸣奋羽翰。

逝言不我顾,恋恋伤肺肝。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