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安中的作品,名为《保塞教授同年丁仲勤广寄示和少逸十诗某辄寄之更不理彭意无复次第》(其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与禅宗思想的独特见解。
首句“身入月光重示定”,以月光为喻,暗示人的心灵在宁静中得以澄清,如同月光穿透云层,照亮黑暗。这里的“定”字,既指内心的平静,也暗含着禅宗中追求的“定心”境界,即通过冥想或修行达到心灵的纯净与和谐。
次句“诸香水海静收澜”,进一步深化了前一句的意境。诸水汇聚成海,象征着各种纷扰与杂念在内心深处汇聚,而“静收澜”则表达了通过内心的平静与自我净化,将这些杂念一一收束,使之不再泛滥。这里使用了“诸水”与“香海”的比喻,不仅增添了画面的丰富性,也暗示了佛教中关于清净与解脱的教义。
后两句“便令彼岸崎岖到,已落初寮季孟间”,则是对前两句的升华与拓展。通过修行与内心的净化,即使面对人生的崎岖不平,也能如同到达彼岸一般,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安宁。同时,“已落初寮季孟间”这一表述,可能暗含了对人生阶段的划分与理解,即无论处于何种人生阶段,都能保持内心的平和与智慧,如同初寮(佛教中的一种修行场所)中的修行者,不论外在环境如何变化,都能坚守内心的信念与目标。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月光、水海、彼岸等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对内心世界与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禅宗思想的独到理解和对人生真谛的追求。诗中蕴含的哲理与意境,不仅富有启发性,也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精神世界的探索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