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江归舟中读书

南风驾小雨,群山净如沐。

吾归及新凉,所历慰心目。

轧轧柔橹鸣,卧见山起伏。

推枕意悠然,还取我书读。

平生领解处,于焉更三复。

老矣百念疏,但欲斯境熟。

向来五岭游,日力半吏牍。

小心了官事,终觉愧茕独。

世路自险夷,人情费追逐。

翩翩孤飞翼,息荫望林麓。

形式: 古风 押[屋]韵

翻译

南风轻轻吹过,带来细雨润山色。
我赶在秋意初临时回家,一路所见让人心灵得到安慰。
船桨摇曳声响起,躺下可见山峦起起伏伏。
掀开枕头,心情悠闲,拿起书本阅读。
平生对事物的理解,此刻又在此处反复品味。
年岁已高,百般思绪减少,只愿此景常熟。
过去在五岭间游历,每日劳碌多半为公事。
谨慎处理完公务,仍觉孤单无依。
世道之路复杂难测,人情交往不易。
独自飞翔的翅膀,渴望在林木之间找到栖息之处。

注释

南风:温暖的春风。
小雨:细雨。
新凉:初秋的凉爽。
慰心目:心灵得到安慰。
轧轧:摇橹声。
起伏:山峦起伏。
推枕:掀开枕头。
悠然:悠闲。
书读:阅读书籍。
三复:反复品味。
老矣:年纪大了。
百念疏:思绪减少。
斯境:此景。
熟:熟悉。
日力:精力。
吏牍:公文事务。
小心:谨慎。
愧茕独:感到孤独。
世路:世道之路。
险夷:复杂难测。
人情: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追逐:交往。
翩翩:轻盈的样子。
息荫:寻找阴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归乡途中,坐在船上阅读的宁静场景。南风轻拂,小雨如织,使得群山清新,仿佛经历过洗礼一般。诗人回归之时,正值天气转凉,每一步所到之处,都让心灵感到安慰和喜悦。

轧轧的声响是船桨触水的声音,而“卧见山起伏”则透露出诗人在船上仰望群山的景象。推枕意悠然,表达了诗人在阅读时的心境自在和安适。书籍似乎成为了诗人心灵的寄托,他不停地重温着其中的内容。

“平生领解处”表明诗人一向对这样的生活状态有所领悟,而“于焉更三复”则是他对于这份宁静的珍视,反复体验其中的美好。尽管年岁已高,百感交集,但诗人只愿意在这样熟悉和安逸的境界中徜徉。

“向来五岭游”提及了诗人过去的艰难旅程,“日力半吏牍”则是他对官场琐事的处理方式。尽管小心翼翼地料理过官事,但终究感到愧疚和孤独。这反映出诗人对于世俗生活的一种超脱和不满。

“世路自险夷,人情费追逐”表达了诗人对世间纷争和人情冷暖的深刻认识。翩翩的飞翼象征着诗人的精神状态,而“息荫望林麓”则是他对于自然之美的向往和憧憬。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诗人在归乡途中阅读时的心境描写,展现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于官场和世俗纷争的超脱态度。

收录诗词(551)

张栻(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后避讳改字钦夫,又字乐斋,学者称南轩先生,谥曰宣,后世又称张宣公。右相张浚之子。南宋初期学者、教育家。南宋理宗淳祐初年(1241年)从祀孔庙,后与李宽、韩愈、李士真、周敦颐、朱熹、黄干同祀石鼓书院七贤祠,世称石鼓七贤

  • 号:南轩
  • 籍贯:南宋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市)
  • 生卒年:1133年9月15日——1180年3月22日

相关古诗词

题刘氏绿映亭(其一)

凉叶翻翻不受尘,芒鞋藤杖及清晨。

开帘小放前溪入,澄绿光中独岸巾。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题城南书院三十四咏(其二十六)

拍堤水满草茸茸,尽日野航西复东。

欲去未须愁日暮,月明波面更溶溶。

形式: 七言绝句

题唐兴寺湘江亭

寺废苍崖耸,江回远岸明。

风霜摧翰墨,岁月老丝缗。

兀坐知茶味,闲行忘去程。

长哦伊水句,回首若为情。

形式: 五言律诗

题淮阴祠

秦关昔先驱,南郑岂淹久。

夜中丞相归,平明印垂肘。

古来豪杰人,调度出窠臼。

登坛一军惊,六合已在手。

从兹看廓清,指挥如运帚。

时艰思奇才,庙古酹樽酒。

出门望长淮,故国长稂莠。

风云正惨澹,人事极纷纠。

拘挛傥无累,吾欲献九九。

形式: 古风 押[有]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