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末元初诗人方回所作的《与孟能静饮联句复和三首(其二)》中的第二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奇特而富有哲理的画面。
首句“暂兹袖公补天手”,以“袖公”这一形象,暗示了诗人对补天之术的向往,同时也隐含着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这里的“补天手”象征着修复世界、解决世间问题的能力,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改变现状、实现理想社会的渴望。
接着,“谁能钳我谈天口”一句,通过反问的方式,强调了诗人对于自由表达思想、畅谈宇宙奥秘的渴望。这里的“谈天口”比喻为探讨宇宙真理、发表见解的自由,反映了诗人对于知识探索和思想交流的重视。
“挹斗酌海两相逢”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宇宙广阔无垠的想象。通过将“斗”(北斗星)与“海”(大海)联系起来,形成了一种时空交错、宇宙交融的景象,寓意着人类知识的无限性和探索宇宙的可能。
最后,“天风吹入无何有”一句,以“天风”象征着超凡脱俗的力量或灵感,将人带入一个超越现实、充满神秘色彩的世界。“无何有”则是一个哲学概念,指不存在于现实世界中的虚无之地,这里用来形容诗人通过想象和思考,达到了一种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越。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自由、知识探索以及宇宙奥秘的深刻思考和浪漫想象,体现了宋末元初文人对于精神世界和宇宙真理的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