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事四首(其二)

秣陵杨柳又依依,芳草青春战马肥。

镇静可能观后效,羁縻枉自说先机。

逃诛马谡终亡邑,失计陈平莫解围。

灞上棘门成底事,英雄痛惜泪沾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鉴赏

此诗《感事四首(其二)》由清代诗人曹俊所作,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反思与感慨,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历史观和对英雄命运的同情。

首句“秣陵杨柳又依依”,以江南春日的景色开篇,杨柳依依,春意盎然,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预示着即将展开的历史反思。接着,“芳草青春战马肥”一句,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与战争的残酷并置,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和平与战争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镇静可能观后效,羁縻枉自说先机”两句,表达了对历史事件中策略与结果之间关系的思考。诗人认为,有时看似冷静的决策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而过分强调先机和策略,却往往导致错误的判断和失败的结果。这种辩证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历史事件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

“逃诛马谡终亡邑,失计陈平莫解围”则通过引用历史典故,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马谡因失算而导致街亭失守,陈平虽有智谋但未能解救危局,这两段故事都反映了在特定历史背景下,个人智慧与决策的重要性以及其局限性。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同情,同时也对后世有所警示。

最后,“灞上棘门成底事,英雄痛惜泪沾衣”两句,将目光转向更为广阔的时空,灞上棘门,历史上著名的战场,英雄们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和泪水。诗人在此表达了对英雄主义的崇敬和对历史悲剧的深深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残酷性的反思。

综上所述,《感事四首(其二)》不仅展示了诗人对历史事件的深刻洞察和独到见解,也蕴含了对英雄命运的同情与对和平的向往,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情感深度的佳作。

收录诗词(51)

曹俊(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感事四首(其三)

封豕长蛇捲地来,烟尘弥望雨花台。

知兵文远纡方略,误国深源愧霸才。

上将求援空射塔,下游传警尚衔杯。

裹粮坐甲翻成忌,辜负雄心死未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感事四首(其四)

全师仓猝偃旌旄,万马东奔捲怒涛。

鹅鹳迷烟纷践踏,鱼虾跋浪各逋逃。

大星惨淡沈诸葛,荒谷凄凉缢莫敖。

从此雄关抛锁钥,江头夜夜鬼神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崇川道中口占

世远行路难,无家各奔扰。

此邦不可居,过客呼黄鸟。

形式: 五言绝句 押[筱]韵

客邸偶成和宗友石明经韵

客况偏同范叔寒,几多心事上眉端。

歌堪当哭狂何惜,酒果浇愁醉也拚。

朋辈飘零知己少,异乡沦落告人难。

惓怀故国成灰烬,锦绣江山梦里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