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武昌徐翁南归

黄鹤矶头秋草色,高楼四面青山碧。

我来君去两浮萍,忽漫相逢更南北。

君家旧在江城居,白头纱帽随巾车。

作客聊同蓟门雁,还家应忆武昌鱼。

兰桡桂棹日将晚,斗酒放歌情未疏。

杜甫不堪垂老别,嵇康曾著绝交书。

徐卿有子吾所羡,骑马题诗曲江宴。

赋终奏入明光宫,诏成捧下麒麟殿。

青云于我最交亲,况复山川是旧邻。

送君此去情无限,绿树猿啼湘水春。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送武昌徐翁南归》由明代诗人李东阳所作,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深情与不舍。诗中以黄鹤矶头的秋景为背景,渲染出一种淡淡的离愁别绪。

首联“黄鹤矶头秋草色,高楼四面青山碧”描绘了一幅秋天的山水画卷,黄鹤矶头的秋草与四周的青山形成鲜明对比,既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壮丽,也暗含着时光流转、人事变迁的感慨。

颔联“我来君去两浮萍,忽漫相逢更南北”运用比喻,将诗人和友人比作漂泊的浮萍,表达了两人相聚短暂、离别即刻的无奈与伤感。同时,“忽漫相逢”与“更南北”形成对比,突出了离别的突然与未来的不确定性。

颈联“君家旧在江城居,白头纱帽随巾车”描述了友人的生活背景,暗示其身份可能是一位官员或士绅,而“白头纱帽”则象征着岁月的流逝与人生的沧桑。

尾联“兰桡桂棹日将晚,斗酒放歌情未疏”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相聚时的情景,通过“兰桡桂棹”(泛指船只)和“斗酒放歌”(饮酒唱歌)的描写,展现了两人之间深厚的友情和即将离别的不舍之情。

最后,“杜甫不堪垂老别,嵇康曾著绝交书”引用古代文人的故事,进一步强化了离别的哀愁与对友情的珍视。而“徐卿有子吾所羡,骑马题诗曲江宴”则是对友人家庭幸福的祝福,以及诗人对自己未能拥有相似生活的感慨。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友情的珍惜与怀念,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李东阳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沉的情感,成功地刻画了离别时刻的复杂心情,使得这首诗成为表达离愁别绪的经典之作。

收录诗词(1558)

李东阳(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 字:宾之
  • 号:西涯
  • 籍贯: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
  • 生卒年:1447年-1516年

相关古诗词

亨父以梅花扇寄其门人索赋一首

江头古树花满株,蟠虬屈铁相萦纡。

微云点缀不盈掬,风格自与群葩殊。

翰林老吏神仙骨,挥毫两袖清香发。

空梁夜半酒醒时,梦断江南酒楼月。

仙郎潇洒如宗之,平生爱画复爱诗。

山高水阔望不见,琼林玉树空参差。

形式: 古风

题黄宗器秋官所藏何太守山水图

湿云浮空山欲动,乱壑回峰互吞涌。

当溪独树雨冥冥,青苔覆地春阴重。

深山白石幽人居,钩帘寂寂坐看书。

竹桥入林野有簌,草阁傍水门无车。

行人细路隔山脚,曳杖前登后还却。

浦口轻舟信往还,钟声远寺空寥廓。

此中可钓亦可耕,不然且濯沧浪缨。

酒酣梦觉两相失,此兴岂独怜丹青。

风流太守何侯笔,三十年来已萧瑟。

君今爱惜须久传,予亦题诗坐终日。

形式: 古风

体斋宅赏莲席上得十字

池上雨过芳尘浥,池上花开众宾集。

回风忽觉翠旂翻,倒影真疑彩云湿。

越浦新妆水底明,汉皋遗佩空中拾。

剪裁似欲烦并刀,涴染却愁翻墨汁。

根非异种难同调,身在后时终独立。

已当佳丽国三千,不羡艳阳春九十。

桂苦兰辛祇自怜,桃红李媚何嗟及。

酒如恋客传不停,花似解诗催更急。

坐看烟盖晴袅袅,欲采露房秋戢戢。

我狂不去当重来,鲸饮碧筒三万吸。

形式: 古风 押[缉]韵

山水图

鹅溪练色如江色,幻出山青兴云白。

山前杂树岂知名,云际高楼不论尺。

幽泉无声深谷窈,下作寒潭浸空碧。

祇应车马隔尘氛,但有扁舟系沙侧。

溪头老渔何处归,手持轻橹背斜晖。

草堂欲到恐未到,日暮山云空湿衣。

西岩两翁共巾屦,应在深山更深住。

南溪芳草北溪花,遥指平生钓游处。

山林此乐予未知,褰裳欲去将安之。

请看坡老人中景,只在王维画里诗。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