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昴英的《题石室木》。从诗句来看,诗人通过对比和排比的手法,将自己内心的情感与自然景象相结合,展现了深邃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力。
“似屈才伸蛇解蛰,似断还连龙蜕骨。”这两句诗采用了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一种力量在内心的挣扎与爆发。这里,“屈才”和“断”分别暗示着能力的压抑和创造力的中断,而“伸蛇解蛰”和“连龙蜕骨”的动态描写,则展现了潜能一旦释放,会以一种强劲有力、连贯不断的方式呈现出来。
“天河失却古槎橛,落在人间撑突兀。”这两句诗则将这种内心的情感与自然宇宙相联系。诗中提到的“天河”即是指银河,而“古槎橛”则象征着遥远过去的历史遗迹。“失却”意味着失落,结合下文“落在人间”,可以理解为这种力量和情感如同星辰般,从天而降,落入尘世之中,“撑突兀”形容其影响力之大。
最后两句“我若非胸中磊块洒浇出,老死画工无此笔。”则是诗人自述,表达了自己的创作热情和对艺术追求的执着。诗人强调,如果不是他内心深处的情感如同“磊块”般被激发出来,他宁愿终生不握画笔。这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才华,更体现了一种对艺术极致追求的精神态度。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深邃,以及对自然、历史乃至个人情感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