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暮放歌

著书十万付名山,何如抱策叩燕关。

浮名千秋俱等閒,但取黄金系肘后。

还留白眼向人间,蔡公一言夺封侯。

苏生十上仍不收,世间巧拙皆自谋。

生憎子云老执戟,草玄卧阁风飕飕。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岁暮放歌》由明代诗人李之世所作,通过对比和讽刺的手法,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与批判。

首句“著书十万付名山,何如抱策叩燕关”,诗人以夸张的手法,将著书立说的功绩比作“十万”,却反问为何不去直接实践,去燕关(这里可能象征着边疆或改革之地)寻求实际的贡献,暗含了对空谈理论、缺乏实际行动的批评。

接着,“浮名千秋俱等閒,但取黄金系肘后”两句,诗人讽刺那些追求虚名的人,认为他们的名声在千年后都如同过眼云烟,真正有价值的是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带来实际利益的行动。这里的“黄金系肘后”可能指代的是实际的财富或权力,强调了实际行动的重要性。

“还留白眼向人间,蔡公一言夺封侯”一句,通过典故(蔡公可能指的是蔡邕,历史上以善言著称),讽刺那些只懂得夸夸其谈而不屑于实际行动的人,即使一句话能改变命运,也难以获得真正的成就。

“苏生十上仍不收,世间巧拙皆自谋”则通过苏生(苏武)的例子,表达了对那些屡次尝试却未获成功者的同情,同时也暗示了在世间,无论是聪明还是笨拙,最终都是个人自行选择和努力的结果。

最后,“生憎子云老执戟,草玄卧阁风飕飕”一句,以子云(即扬雄)晚年仍坚持学问研究,却未能得到应有的尊重和认可,来表达对那些年老仍坚守理想、却得不到社会认可的学者的同情和敬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不同人物和行为的对比,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强调了实际行动与个人价值实现的重要性,以及对坚守理想、不畏艰难的精神的赞美。

收录诗词(1344)

李之世(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羽甫家兄斋中曲木几歌

离奇古木不中绳,以之为器器不平。

吁嗟岂是樵爨物,高人一见眼自明。

登君之堂作君几,我取离奇不取平。

古之奇人多礧砢,其貌嵚巇而可惊。

始知世俗称平者,乃是钝滞之别名。

山不奇兮不肯高,水不奇兮不肯清。

平莫平于案与椅,终日对之有何情。

请君相士如相几,但见离奇切莫轻。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羽甫家兄池上白鹇歌

世间不独少閒人,人间亦复少閒鸟。

白鹇为性本幽閒,行步纡徐翮夭矫。

如今世上少閒林,不如敛翮向君沼。

君之池沼最清閒,主人与鸟立池间。

若个閒人肯伴鹇,我即开门问往还。

形式: 古风

再题金粟泉书苏公祠壁

茫茫大海汎玻瓈,奇甸波心一叶挈。

中有寒泉漾碧光,宛如荷面珠明灭。

谁云海眼与潮通,泉味夐与咸潮别。

石缝澄澄几许深,飘来金粟纷如屑。

山上常闻产玉禾,井中谁解有金埒。

僧雏誇语未足信,居人拾得为余说。

我来窥井窅无见,恰如贫子思金穴。

何须海外觅黄芽,一歃神瀵甘且冽。

曾浮杨子饮中泠,此泉堪与相颃颉。

天荒海阔无人到,羽也泉经安得列。

前余饮者苏端明,冷庙颓垣碑孑孑。

入门见像不肯拜,手自扪萝看古碣。

佳水佳山信有缘,要待奇人成三绝。

二十年前我梦游,光景明明目所阅。

却恨端明不我见,江山千古留馀缺。

今来挥手与山辞,泉声为我增幽咽。

流波滚滚送游人,五百年后何人啜。

形式: 古风 押[屑]韵

二一斋歌为俞季郎作

浊醑一觞歌一曲,人生两事亦云足。

来日苦短去日多,有酒不饮欢不歌。

吁嗟人生奈乐何。

床头有金瓶有粟,终日忧生犹不足。

侬今不饮有何欢,侬若不歌便当哭。

生不必逢李太白,亦不必逢贺知章。

今人岂必古人让,不见西良俞季郎。

季郎胸中一物无,斋头黄卷与青壶。

閒来对酒发长咏,歌罢墙头又自沽。

不署苦吟先生,不狎高阳酒徒。

季郎自用季郎法,咽喉长润腹不枯。

长鲸一吸千江水,老蚌一喷万斛珠。

醉来不蘸张颠发,百番溪藤信手涂。

季郎不苦胡为乎,世间清福须人享,瓶罂有材亦有量。

老而材寿酒性悭,我对季郎空技痒。

冷斋无事学枯禅,冻盎梅花兀相向。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