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昔闻王子猷,借宅亦种竹。
此君固可喜,人亦清不俗。
伯氏贫而癯,一饭不饱肉。
堂前自经始,护此无尽绿。
一官岁强半,馀日如转烛。
待其长稚子,而已牵归毂。
何由享嘉荫,偿我志愿足。
应烦彼邦人,日报平安幅。
这首诗是宋代文人洪迈所作的《清閟堂》,诗中讲述了王子猷(王徽之)的典故,他不仅喜欢竹子,还曾在借住的宅院中种植,象征着主人的高洁品格和对清雅生活的追求。诗人接着描述了主人伯氏虽然贫穷但志向清高,自己亲手在堂前种植竹子,期待它们长大,希望能从中得到心灵的慰藉。然而,岁月匆匆,官职占据了他的大部分时光,剩下的日子如同蜡烛般短暂。他期待竹子能为他带来荫庇,实现他的愿望,同时也希望远方的人能常常报以平安的消息。整首诗寓言深刻,表达了诗人对清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的感慨。
不详
又号野处。洪皓第三子。官至翰林院学士、资政大夫、端明殿学士,副丞相、封魏郡开国公、光禄大夫。卒年八十,谥“文敏”。配张氏,兵部侍郎张渊道女、继配陈氏,均封和国夫人。南宋著名文学家
幽独不自得,驾言款斋庐。
殷勤主人情,投辖恐回车。
辖亦不须投,此去将焉如。
唯忧酒钱尽,使我诗肠枯。
会合曾几何,可复自作疏。
更当留一夕,帐中搜异书。
寺藏两山腹,路转百步阴。
登高试病脚,掬冷清烦襟。
败壁龛石刻,岁月不可寻。
唯应查公石,俛仰阅古今。
屋古囷枝柱,摧颓力难任。
何当咄嗟办,嗣彼钟梵音。
兴衰岂关吾,得酒且满斟。
归路有溪月,揽之醒吾心。
城郭不去眼,而得林壑娱。
低回抚壮心,欲吐无与俱。
铿然一枝筇,细磴争樵渔。
挽衣径与饮,不省谁为吾。
暑雨轩窗尽夕阴,别怀初写重沉吟。
相望咫尺津沽路,一日南东江海心。
人乐有归成隐去,乱生如夏与秋寻。
庭乌岂为飘风止,向母依巢自昔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