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閟堂

昔闻王子猷,借宅亦种竹。

此君固可喜,人亦清不俗。

伯氏贫而癯,一饭不饱肉。

堂前自经始,护此无尽绿。

一官岁强半,馀日如转烛。

待其长稚子,而已牵归毂。

何由享嘉荫,偿我志愿足。

应烦彼邦人,日报平安幅。

形式: 古风

翻译

从前听说王子猷,借住的地方也种竹。
这竹子确实惹人喜爱,人与它一样清雅不凡。
伯氏虽然贫穷瘦削,连顿饭都吃不饱肉。
他在厅堂前亲手种植,守护这片无尽的绿色。
一年官职占去大半,剩下的日子像蜡烛快速燃烧。
期待竹子长大,那时孩子已能牵着回家。
如何才能享受它的清凉,满足我心中的愿望。
想必会麻烦那里的乡亲,每日报平安的消息。

注释

昔闻:过去听说。
王子猷:晋代名士。
借宅:借住。
种竹:种植竹子。
此君:对竹子的尊称。
固:本来。
可喜:令人欢喜。
人亦:人也。
清不俗:清高不俗气。
伯氏:指伯父。
贫而癯:贫穷且瘦弱。
一饭不饱肉:连顿饭都吃不到肉。
堂前:厅堂前。
自经始:亲自开始。
护此:守护这些竹子。
无尽绿:无边的绿色。
一官岁强半:官职占据了一年的大半时间。
馀日:剩余的日子。
如转烛:像快速燃烧的蜡烛。
长稚子:长大的孩子。
牵归毂:牵着回家。
何由:如何能够。
嘉荫:美好的阴凉。
偿我志愿足:满足我的愿望。
彼邦人:那里的乡亲。
日报平安幅:每日报告平安的信息。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人洪迈所作的《清閟堂》,诗中讲述了王子猷(王徽之)的典故,他不仅喜欢竹子,还曾在借住的宅院中种植,象征着主人的高洁品格和对清雅生活的追求。诗人接着描述了主人伯氏虽然贫穷但志向清高,自己亲手在堂前种植竹子,期待它们长大,希望能从中得到心灵的慰藉。然而,岁月匆匆,官职占据了他的大部分时光,剩下的日子如同蜡烛般短暂。他期待竹子能为他带来荫庇,实现他的愿望,同时也希望远方的人能常常报以平安的消息。整首诗寓言深刻,表达了诗人对清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的感慨。

收录诗词(39)

洪迈(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野处。洪皓第三子。官至翰林院学士、资政大夫、端明殿学士,副丞相、封魏郡开国公、光禄大夫。卒年八十,谥“文敏”。配张氏,兵部侍郎张渊道女、继配陈氏,均封和国夫人。南宋著名文学家

  • 字:景卢
  • 号:容斋
  • 籍贯:南宋饶州鄱阳(今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
  • 生卒年:1123——1202

相关古诗词

谒吴公路许借论衡复留一日戏作

幽独不自得,驾言款斋庐。

殷勤主人情,投辖恐回车。

辖亦不须投,此去将焉如。

唯忧酒钱尽,使我诗肠枯。

会合曾几何,可复自作疏。

更当留一夕,帐中搜异书。

形式: 古风

游山光寺

寺藏两山腹,路转百步阴。

登高试病脚,掬冷清烦襟。

败壁龛石刻,岁月不可寻。

唯应查公石,俛仰阅古今。

屋古囷枝柱,摧颓力难任。

何当咄嗟办,嗣彼钟梵音。

兴衰岂关吾,得酒且满斟。

归路有溪月,揽之醒吾心。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游郑圃

城郭不去眼,而得林壑娱。

低回抚壮心,欲吐无与俱。

铿然一枝筇,细磴争樵渔。

挽衣径与饮,不省谁为吾。

形式: 古风

六月二十二日雨中寄余越园津沽

暑雨轩窗尽夕阴,别怀初写重沉吟。

相望咫尺津沽路,一日南东江海心。

人乐有归成隐去,乱生如夏与秋寻。

庭乌岂为飘风止,向母依巢自昔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