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以“乌夜啼”为题,通过描绘夜晚乌鸦的叫声,营造了一种寂静而略带忧伤的氛围。诗中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乌鸦赋予情感,使其成为触发诗人思绪的媒介。
首句“栖乌哑哑近南陌”,描绘了乌鸦在夜晚栖息的情景,其叫声在南边的路上回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孤独的环境。接着,“绣户重扃声不隔”,写出了乌鸦的叫声穿透了封闭的绣户,仿佛与外界保持着某种联系,尽管被门扉阻隔,但声音依然能够传递出去,暗示着内心的渴望或思念。
“情知无梦到关西”,表达了诗人意识到自己无法通过梦境与远方的亲人相聚,流露出一种无奈和遗憾的情绪。“坐对孤灯忆行客”,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诗人独自坐在昏暗的灯光下,回忆起远行的旅人,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
最后两句“问尔撩人夜夜啼,何不自家头莫白”,以乌鸦的啼叫为引子,提出了一个反问:既然乌鸦能夜夜啼叫,为何不自己保持青春,避免头发变白呢?这里不仅是对乌鸦的戏谑,也是诗人对自己或他人在面对时光流逝、岁月无情时,如何保持内心年轻、积极面对生活的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构思,展现了诗人对生活、时间以及情感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