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美望海见寄

白云东望十洲开,苦忆玄虚作赋才。

大壑秋阴生蜃气,扶桑日色照楼台。

波涛汉使乘槎过,风雨秦王策石来。

纵有三山何可到,不如相见且衔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鉴赏

此诗《元美望海见寄》由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通过描绘壮阔的海景与深邃的思乡之情,展现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怀念与对现实境遇的感慨。

首联“白云东望十洲开,苦忆玄虚作赋才”,以白云为引子,遥望东方,仿佛能见到传说中的十洲仙境,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暗含着对才华横溢的期待与向往。

颔联“大壑秋阴生蜃气,扶桑日色照楼台”,描绘了一幅海面上秋风萧瑟、蜃气弥漫的景象,与远处扶桑的日光照耀下的楼台形成鲜明对比,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变幻,也寓意着人生旅途的复杂与多变。

颈联“波涛汉使乘槎过,风雨秦王策石来”,借用了古代神话与历史典故,将汉使乘槎渡海与秦王策石的故事融入其中,既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底蕴,又隐喻了诗人面对困难与挑战时的坚韧与不屈。

尾联“纵有三山何可到,不如相见且衔杯”,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与无奈,虽然心中渴望与远方的朋友相聚,但现实却难以实现,只能暂且借酒消愁,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生活境遇的深刻思考,具有浓郁的个人情感色彩和鲜明的时代特色。

收录诗词(1426)

李攀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号:沧溟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514—1570

相关古诗词

酬顺甫见寄

仙郎春思满漳河,天上双鱼寄楚歌。

自隔青云知己尽,谁言白雪和人多。

山城薄曙轺车发,幕府先秋羽檄过。

磬折路傍君不见,漆园为吏傲如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人日荅汝思

浊酒初开柏叶新,醉来高枕任风尘。

十年关塞愁中客,此日江湖病里人。

青镜欲催潘鬓改,綵花空剪汉宫春。

即今万事抽簪外,唯有浮云傍角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再寄元美(其一)

黄金台馆郁苍苍,游子高秋总断肠。

万里浮云生渤海,千山朔气压渔阳。

风尘不老江湖色,宫阙新悬日月光。

安得与君燕市里,和歌长在酒人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再寄元美(其二)

中丞辽海罢登坛,公子红颜复挂冠。

自有绨袍怜范叔,谁从长铗见冯驩。

上书北阙风云壮,洒泪西山雨雪寒。

憔悴尽堪知国士,相逢应作少年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