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胡虏何曾盛,干戈不肯休。
闾阎听小子,谈话觅封侯。
这是一段充满了历史沧桑感和深沉忧虑的诗句,出自唐代著名诗人杜甫之手。首先,“胡虏何曾盛”一句,用“胡虏”指代外敌或边疆的不安定局势,通过“何曾盛”表达了对过去安定时期的怀念和现实不安状态下的无奈感受。“干戈不肯休”则形象地描绘出战乱连绵、兵戈不断的艰苦景况。
接着,“闾阎听小子,谈话觅封侯”这两句,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动荡不安时期人们的心态。这里的“小子”通常指代诗人自己,而“闾阎”则是民宅的门前,即普通百姓居住的地方。“听小子,谈话觅封侯”表达的是在动乱之中,人们渴望和平安定,甚至愿意倾听一个年轻人的谈论,只希望能够寻找到像古代那些英明的封疆大臣一样的人物来带领他们度过难关。
总体而言,这段诗句通过对比和反衬的手法,抒发了诗人对于战乱频仍、民生困苦的深切忧虑,以及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现出了诗人对于国家安危的关怀以及个人无力回天的悲哀情怀。
不详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贞观铜牙弩,开元锦兽张。
花门小前好,此物弃沙场。
今日翔麟马,先宜驾鼓车。
无劳问河北,诸将觉荣华。
任转江淮粟,休添苑囿兵。
由来貔虎士,不满凤皇城。
江上亦秋色,火云终不移。
巫山犹锦树,南国且黄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