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子规》由明代诗人许炯所作,通过对子规鸟啼声的描绘,展现了深沉的情感与对自然界的细腻观察。
首句“春去寻常事”,以平和的语气开篇,点出春天的离去是自然界中再普通不过的现象。然而,紧接着的“胡为独抱冤”一问,却将情感导向了更为复杂的情绪层面,似乎在质疑为何只有子规鸟在春天离去时感到如此哀伤。
“血流明月树,声碎夕阳村。”这两句运用了强烈的视觉与听觉意象,将子规鸟的啼叫声与月光下的树木、夕阳下的村庄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壮美的画面。子规鸟的啼声仿佛在月光下流淌,又在夕阳中破碎,既表现了声音的动听,也暗示了情感的悲切。
“思妇频惊梦,游人欲断魂。”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层次,将子规鸟的啼声与人类的情感联系起来。思妇因鸟鸣而惊醒美梦,游人则几乎要被这声音击溃心灵,表达了人们在面对自然之美的同时,内心深处的触动与共鸣。
最后,“天涯愁听汝,况复有啼猿。”诗人将情感推向高潮,不仅关注子规鸟的啼叫,还加入了啼猿的元素,使得整个场景更加丰富和生动。天涯之人听到子规鸟的啼叫,心中满是愁绪,更何况还有啼猿的加入,使得这份愁绪更加难以排解。
整首诗通过子规鸟的啼声,巧妙地传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对生命哀愁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深刻的理解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