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渔父问答

众醉陶陶我独醒,此心于世已忘情。

老翁不识孤臣意,谩向沧浪歌濯缨。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屈原渔父问答》由明代诗人陈颢所作,通过对比“众醉”与“我独醒”的情境,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深刻洞察和超然态度。

首句“众醉陶陶我独醒”,描绘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场景:当众人沉浸在醉酒的欢乐中时,诗人却保持着清醒的头脑。这里的“醉”不仅指肉体上的饮酒,更暗含了世人随波逐流、迷失自我、忘却真理的状态。诗人独醒,意味着他保持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被世俗的喧嚣所迷惑。

次句“此心于世已忘情”,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在经历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之后,诗人的心灵已经超越了情感的束缚,达到了一种超脱的状态。这种忘情,并非无情,而是超越了世俗情感的束缚,达到了心灵的自由与宁静。

后两句“老翁不识孤臣意,谩向沧浪歌濯缨”,则通过一个老翁的形象,反衬出诗人的独特之处。老翁可能代表了那些未能理解或认同诗人超然态度的人。诗人以“孤臣”自比,暗示自己在世间被视为异类,不被理解。然而,面对这样的误解,诗人并未选择逃避或辩解,而是选择了“沧浪歌濯缨”。这不仅是一种自我安慰,也是一种对自身坚持的肯定。通过歌唱,诗人仿佛在清水中洗涤自己的心灵,象征着内心的纯净与坚定。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象征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自我价值的坚守。在纷扰的世态中,诗人保持了独立与超然,体现了其高尚的精神追求和人格魅力。

收录诗词(97)

陈颢(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夜闻雨雪

坐阅残书夕未眠,危檐雨雪一灯前。

不如呼酒陶然醉,免滴春愁到耳边。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月下海棠为姚会川题

酡颜半醉殢春娇,拂袖东风暖雾消。

十二栏杆月如昼,纱笼银烛不须烧。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萧]韵

题画二首(其二)杨柳白头公

老去年来两鬓秋,半因诗债半閒愁。

不知野鸟缘何事,也向西风叹白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咏轩为金子尚赋

大雅辍微响,新声竞哇淫。

行行谁不迷,举世莫能箴。

慨彼深巷士,渊渊多古心。

览物易成感,呻吟畅中襟。

初聆韶濩鸣,再听鸾鹄吟。

清泠播空象,要妙谐八音。

讵惟孱懦兴,幽夔亦萧森。

缘知美刺间,感创非独今。

王风日已覃,王泽日已深。

殷勤诵功德,永远被瑟琴。

形式: 古风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