览镜书怀

得道无古今,失道还衰老。

自笑镜中人,白发如霜草。

扪心空叹息,问影何枯槁。

桃李竟何言,终成南山皓。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翻译

领悟真理不分古今,违背则会逐渐衰老。
镜中的自己苦笑,白发如同霜降的草。
内心空虚只能叹息,问影子为何如此憔悴。
面对桃李无言以对,最终只能成为南山的皓月。

注释

得道:领悟真理。
失道:违背真理。
衰老:逐渐变老。
自笑:苦笑。
镜中人:镜子中的自己。
白发:白发。
霜草:像霜降后的草。
扪心:摸着胸口。
叹息:叹息。
问影:询问影子。
枯槁:憔悴。
桃李:比喻后辈或学生。
南山皓:南山的皓月,指隐居或老去。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作品,名为《览镜书怀》。诗中通过对镜中自己形象的反观,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和个人境遇的感慨。

"得道无古今,失道还衰老" 这两句点出了诗人的哲理:顺应自然之道的人,无论在哪个时代都能保持青春常驻;而不能坚持正道的人,终将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得衰弱。

"自笑镜中人,白发如霜草" 这两句则是诗人对自己容貌变化的自嘲。通过镜中的映射,诗人看到了自己的白发,这种比喻强烈地表达了时光带来的无情变迁。

"扪心空叹息,问影何枯槁" 诗人触摸着自己的心脏,只能发出空洞的叹息。他询问自己身后的影子,为何变得如此单薄和虚幻。

"桃李竟何言,终成南山皓" 最后两句则转向自然景物——桃李(可能指代诗人本身或一般事物),最终还是归于那静谧的南山之上。这里的“终成”表达了一种宿命论的接受,也隐含着对生命无常和个人努力终将回归自然的一种超脱态度。

李白在这首诗中通过镜子这个象征,探讨了时间、自我、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等主题,展现了他深邃的内心世界和超凡脱俗的艺术风格。

收录诗词(1046)

李白(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字:太白
  • 号:青莲居士
  • 生卒年:701年-762年

相关古诗词

送于十八应四子举落第还嵩山

吾祖吹橐籥,天人信森罗。

归根复太素,群动熙元和。

炎炎四真人,摛辩若涛波。

交流无时寂,杨墨日成科。

夫子闻洛诵,誇才才固多。

为金好踊跃,久客方蹉跎。

道可束卖之,五宝溢山河。

劝君还嵩丘,开酌盼庭柯。

三花如未落,乘兴一来过。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二首(其一)

君寻腾空子,应到碧山家。

水舂云母碓,风扫石楠花。

若爱幽居好,相邀弄紫霞。

多君相门女,学道爱神仙。

素手掬青霭,罗衣曳紫烟。

一往屏风叠,乘鸾着玉鞭。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二首(其二)

多君相门女,学道爱神仙。

素手掬青霭,罗衣曳紫烟。

一往屏风叠,乘鸾着玉鞭。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送友人游梅湖

送君游梅湖,应见梅花发。

有使寄我来,无令红芳歇。

暂行新林浦,定醉金陵月。

莫惜一雁书,音尘坐胡越。

形式: 古风 押[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