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政仲山行见梅偶成并和其诗二首(其二)

梅花端的记年芳,每到开时趁一阳。

绿水湖边和靖句,含章檐下寿阳妆。

昏昏澹月疏疏影,缓缓清风细细香。

不比芳春万红紫,荡人狂思费思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梅花确实记录着年复一年的芬芳,每当花开之时正值冬至阳回之时。
在那碧绿的湖畔,仿佛有林逋的诗句在吟唱,屋檐下则挂着寿阳公主的妆容般的梅花。
朦胧的月色下,梅花的影子稀疏而悠长,微风吹过,淡淡的清香飘散。
它不像春天万紫千红那样繁盛,却能撩动人心,让人思绪万千。

注释

端的:确实,的确。
开时:花开的时候。
一阳:冬至后开始的阳气。
绿水湖边:湖边的绿色水域。
和靖:林逋,字和靖,宋代诗人。
含章檐下:屋檐下挂着梅花。
寿阳妆:比喻梅花如寿阳公主额上的梅花妆。
昏昏澹月:暗淡的月亮。
疏疏影:稀疏的影子。
缓缓清风:轻柔的清风。
荡人狂思:撩动人心,引发狂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湖边景象,融合了对梅花的赞美与个人情感的抒发。开篇“梅花端的记年芳,每到开时趁一阳”两句,通过梅花的独特香气和其在阳光下的盛开,表达了诗人对于岁月流逝的无常感受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绿水湖边和靖句,含章檐下寿阳妆”两句,则是对自然景色与梅花之间关系的描绘。这里,“绿水湖边”营造了一个宁静的背景,而“含章檐下寿阳妆”,则通过梅花的形象隐喻诗人希望得到长久之美,且不受外界干扰。

接下来的“昏昏澹月疏疏影,缓缓清风细细香”两句,更深入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受。这里,“昏昏澹月”与“疏疏影”交织出一个朦胧而静谧的夜晚场景,而“缓缓清风细细香”,则是对春日里温柔风情和梅花清新香气的细腻描绘。

最后,“不比芳春万红紫,荡人狂思费思量”两句,通过反衬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梅花独特之美的赞赏。这里,“不比芳春万红紫”,是对其他花卉盛开时的色彩纷呈与喧哗繁华的一种轻视,而“荡人狂思费思量”则透露出诗人在面对这份独特之美时所产生的深刻感慨与内心世界的复杂思考。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梅花和春日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深切感悟以及个人情感的微妙抒发,是一篇意境清新、情感丰富的佳作。

收录诗词(204)

刘学箕(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均不详(约公元1192年前后,即宋光宗绍熙时期在世),刘子恽之孙。生平未仕,但游历颇广,曾“游襄汉,经蜀都,寄湖浙,历览名山大川,取友于天下”(本集陈以庄跋)

  • 字:习之
  • 籍贯: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

相关古诗词

与政仲山行见梅偶成并和其诗二首(其一)

巉岩石壁挂崖嵬,烟槛风篁十数栽。

约客偶成花外径,举头俄见竹边梅。

背阴寒谷无人问,著句阳春有意裁。

惭愧心肠非铁石,携壶绕树日千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云际峡中

野渡烟迷谷,寒潭水涨沙。

入云千万岫,出坞两三家。

涧古泉仍石,山空菊自花。

柳塘冰欲结,相对祇栖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四安梵惠藏殿

劫火不能焚,空中转法轮。

风霜鸱殿古,金碧贝函尘。

物本由成数,人言不坏身。

却怜无问者,遗迹竟成陈。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外舅安抚游东湖一联云润衣红湿池荷雨拂面清泠槛竹风即席令足成之

庚伏人间暑气隆,纳凉留客咏诗翁。

润衣红湿池荷雨,拂面清泠槛竹风。

沙觜旧痕平不露,野湾新涨曲相通。

画桡澹月人归处,万盖翻翻涌翠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