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诗(其三)

生风啸虎擅刘曹,莫角奇才是两豪。

后世几曾追汉魏,当年直欲薄风骚。

非非想挂羚羊角,作作芒含玉兔毫。

我辈筑坛思学步,端应品格树清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鉴赏

这首诗《论诗(其三)》由清代诗人章甫所作,通过对历史人物和文学传统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文学创作的独特见解与追求。

首联“生风啸虎擅刘曹,莫角奇才是两豪”以生动的比喻开篇,将历史上的杰出人物比作猛虎与疾风,暗示了他们卓越的才能与影响力。这里的“刘曹”指代的是三国时期的刘备与曹操,两位都是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们的事迹和智慧在后人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句通过对比,强调了那些在各自领域中展现出非凡才华的人物,如同猛虎啸风,令人敬仰。

颔联“后世几曾追汉魏,当年直欲薄风骚”则从时间的角度出发,表达了对古代文学成就的崇敬之情。汉魏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许多经典作品在此时诞生,如《楚辞》、《汉赋》等,它们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联通过反问的方式,表达了对古代文学高峰难以超越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古代文学成就的向往与追慕。

颈联“非非想挂羚羊角,作作芒含玉兔毫”进一步深化了对文学创作的思考。这里使用了象征手法,“非非想”可能是指不拘一格、超越常规的想象,“羚羊角”和“玉兔毫”则是文人笔墨的象征,分别代表了锐利与高洁。这一联通过形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创新与高雅艺术追求的渴望,即在创作中既要敢于突破常规,又要保持高尚的艺术品质。

尾联“我辈筑坛思学步,端应品格树清高”则直接点明了诗人的自我定位与追求。在这里,“我辈”指的是诗人及其同道,他们立志于学习前人的优秀传统,并在创作中树立起高洁的品格。这一联不仅体现了诗人对于文学传统的尊重与继承,也表达了他们对于自身创作标准的严格要求,即在追求艺术的同时,也要坚守道德与人格的纯净。

综上所述,《论诗(其三)》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历史、文学以及个人创作的独到见解,既是对古代文学成就的致敬,也是对现代文人如何在传统基础上进行创新的思考与探索。

收录诗词(439)

章甫(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论诗(其四)

晋氏清言亦雅骚,元音莫杂土音操。

不随里耳嫌声大,乃唱歌喉擅曲高。

六代烟花空剩粉,三唐滋味足流膏。

浸淫初盛参中晚,全豹窥来一世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论诗(其五)

诗仙诗鬼又诗囚,去取多偏各有由。

奇想都能凭己出,雄词何必与人犹。

直探学海无量底,便立骚坛最上头。

触手生春皆妙谛,翻新花样也风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论诗(其六)

后来五代仅戋戋,大宋风华三百年。

漫恨流波尽沧海,请看涌斛出源泉。

西昆纵有新声仿,南渡非无古调传。

诗运亦随炎运转,要知气数使之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论诗(其七)

金元诗味少渊涵,风格萧疏却不惭。

劲气由来在西北,和声可得似东南。

百年上下兴亡叠,两代源流正变参。

学杜遗山推首出,一家笼尽百家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