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书事(其三)

一夜瑶池集绛鸾,六花飞舞下云端。

兰台未许誇清冷,黄竹徒劳咏閟寒。

爽气萧森连玉树,晓光零乱拂铜盘。

谁能和得阳春曲,长奉君王万岁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黎民表的《燕京书事(其三)》描绘了一幅冬夜至清晨的景象。首句“一夜瑶池集绛鸾”以瑶池和绛鸾比喻京城的繁华与宫廷的热闹,夜晚的京城如同瑶池般聚集了众多人物。次句“六花飞舞下云端”中的“六花”指雪花,形象地写出大雪纷飞的场景,暗示冬季的严寒。

“兰台未许誇清冷”中,兰台通常指藏书之处,这里暗指朝廷,言外之意是说尽管天气寒冷,但朝廷的事务繁忙,没有闲暇夸赞清冷。而“黄竹徒劳咏閟寒”引用了《诗经·小雅·节南山》中的“黄竹青青,使我心悲”,表达诗人对民间疾苦的同情,认为即使吟咏也无法真正解决百姓的寒冷。

“爽气萧森连玉树,晓光零乱拂铜盘”描绘了清晨的景色,寒气清新,树木在雪后显得更加晶莹剔透,而阳光斑驳地洒在铜盘上,增添了冬日的生机。最后两句“谁能和得阳春曲,长奉君王万岁欢”表达了诗人对和谐盛世的期盼,希望有人能创作出欢快的歌曲,长久地为君王带来欢乐,寓意着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祝福。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冬夜雪景的描绘,寓含了对朝廷事务的关注以及对民生疾苦的关怀,同时寄托了对盛世的向往。

收录诗词(1594)

黎民表(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燕京书事(其四)

西宫瑶草日芳菲,珍馆春深碧浪围。

朱字署成华露湿,紫泥封进鹤群飞。

履随虚步瞻依切,帘隔天颜笑语稀。

不见平津开阁待,经旬休沐始言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早秋

一见秋风心已惊,关河回望不胜情。

雾迷天上金茎影,月冷楼前玉笛声。

归兴总销尘土梦,閒愁空对短长檠。

杖藜更拟寻山去,何待他年学尚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送丁戊山人还闽中诗(其一)

蚤从丹箓学神仙,脱悟真乘了内篇。

杖有百钱行自得,居惟一榻坐皆穿。

寻山但可如康乐,蹈海何须学鲁连。

临别揽衣空恋恋,几时谈笑复随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送丁戊山人还闽中诗(其二)

木兰江上动深秋,千里谁怜汗漫游。

家共白云天外远,身同明月海边留。

秦人望逐桃花水,楚客悲生杜若洲。

来本无机归亦得,不知何处是菟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