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钤山冈上的一处祠堂,似乎纪念着一位名叫杨忠悯公的人物。"势如焚"形象地刻画了祠堂所在之地的壮烈氛围,可能象征着杨公的忠诚和牺牲精神。"独剖丹心报大君"表达了对杨公无私奉献,以赤诚之心报效国家的高尚情操的赞美。
接下来的两句诗,通过历史典故来寄托感慨。"汉殿已无辛庆忌"引用了辛庆忌的故事,辛庆忌是汉代忠臣,这里暗示杨公如同辛庆忌一样,但现实中已无相似人物。"阿谁流血救朱云"则提到朱云,他敢于直言进谏,曾因救上书言事的张汤而割裂冠缨,这里暗指期待有谁能像杨公那样挺身而出,为正义发声。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杨忠悯公祠的描绘和历史人物的联想,赞扬了杨公的忠诚与勇气,并寄寓了对后世能有更多忠良之士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