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卢仝的作品,名为《常州孟谏议座上闻韩员外职方贬国子博士有感五首》(其四)。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个人遭遇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仕途坎坷和个人的命运波折的深刻感慨。
"力小垂垂上,天高又不登。" 这两句以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表现了诗人面对困难时的无奈与不甘心中的挣扎。"力小"暗示力量有限,"垂垂"则是形容事物轻微下垂之状,而"天高又不登"则明示了即便有所愿望,但因能力不足而无法实现。
接着,诗人写道:"致身唯一己,获罪则颜朋。" 这两句中,"致身唯一己"表达了诗人在遭遇挫折后对个人命运的无力感,似乎整个世界都与他为敌;"获罪则颜朋"则透露出因功过失而受到谴责,与同僚、朋友之间关系的紧张。
"禄位埋坑阱,康庄垒剑棱。" 这两句描绘了官场的险恶和仕途的艰辛,"禄位"指的是官职与俸禄,而"埋坑阱"则是比喻仕途中隐藏着的危机;"康庄"表面上的平静与安稳,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垒剑棱"所象征的险峻和充满威胁。
最后,诗人发出感慨:"公卿共惜取,莫遣玉山崩。" 这两句中,"公卿共惜取"表达了对人才的珍视与选拔,而"莫遣玉山崩"则是希望国家不要让这些宝贵的人才遭受毁灭。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富有象征意义的自然描写和对个人命运的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对于仕途不顺、人才埋没的哀叹,以及对于国家未来命运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