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偶题》是明代文学家袁宗道所作,通过深沉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人生、世事的深刻感悟。
首联“看看衰症到颐腮,宿业泥人未拟回”,开篇即以“衰症”、“宿业”点出人生的无常与无奈,仿佛岁月的痕迹已深深刻在脸上,而过去的种种业力却难以摆脱。这里运用了形象的比喻和对比,将个人的衰老与内心的负担进行对照,流露出一种对生命流逝的感慨和对过去无法回头的无奈。
颔联“醉里童颜金炸色,愁来宦味蜡成灰”,进一步描绘了人生的两种状态:在醉酒的瞬间,仿佛找回了童年的纯真与快乐,脸庞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而在忧愁袭来时,官场的辛酸苦楚如同蜡烛燃烧殆尽,化为灰烬。这一联巧妙地运用了色彩的对比,通过“金炸色”与“蜡成灰”的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人生不同境遇下情感体验的深刻洞察。
颈联“此心宁与形俱皱,得道何妨老见催”,则表达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坚持与对时间流逝的态度。即使外貌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苍老,但内心的坚定与追求(“得道”)不应因岁月的催促而改变。这里体现了诗人对精神层面的重视,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尾联“已约寅年归净社,盖头茅在夹山隈”,则是对未来生活的向往与规划。诗人似乎已经预见到未来的某个时刻,会离开尘世的纷扰,归隐于清净的社稷之中,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这不仅是一种对理想生活的憧憬,也是对心灵解脱的渴望。
整体而言,《偶题》通过对个人经历、情感体验的细腻描绘,以及对生命、时间、精神追求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袁宗道独特的文风和思想深度。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蕴含了丰富的哲理思考,值得读者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