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客舍赠李行父明府

藏器待时少,知人自古难。

遂令丹穴凤,晚食金琅玕。

谁谓兵戈际,鸣琴方一弹。

理烦善用简,济猛能兼宽。

夙夜念黎庶,寝兴非宴安。

洪波未静壑,何树不惊鸾。

凫舄傍京辇,氓心悬灌坛。

高槐暗苦雨,长剑生秋寒。

旅食还为客,饥年亦尽欢。

亲劳携斗水,往往救泥蟠。

但恐酬明义,蹉跎芳岁阑。

形式: 排律 押[寒]韵

翻译

才华深藏等待时机少,识人自古以来实艰难。
因此丹凤在深山,直到晚年才享用珍贵的琅玕。
谁会想到战乱时期,仍有贤者抚琴奏响和平之音。
处理繁杂事务擅长简约,对待勇猛之人也能包容宽厚。
日夜忧虑黎民百姓,从不懈怠,非为安逸享乐。
大浪未平,山谷中的鸟儿怎能不惊动?
野鸭之足靠近皇都车驾,百姓的心愿寄托于贤者如灌坛。
高大的槐树在苦雨中显得阴郁,秋寒使长剑更显冷冽。
在外漂泊的人仍以客自居,即便饥荒年份也尽力欢颜。
亲人亲自提水救困,常常解救身处困境的人。
只担心未能及时回报明德,美好的时光即将逝去。

注释

藏器:隐藏才能。
丹穴凤:比喻有才德的隐士。
鸣琴:象征和平与治理。
简:简约,简单的方法。
黎庶:百姓。
凫舄:野鸭之足,比喻平民百姓。
灌坛:古代贤者居住的地方。
苦雨:愁苦的雨。
旅食:在外漂泊,寄食他乡。
泥蟠:陷入困境的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在长安客舍中的生活状态和心境。"藏器待时少,知人自古难"表达了诗人对于时机的等待与对人的了解之困难。"遂令丹穴凤,晚食金琅玕"则是通过比喻手法,凤凰不出于寡淡之境,金琅玕亦非饥饿时刻所为,暗示诗人在等待中保持着高洁的品格。

"谁谓兵戈际,鸣琴方一弹"显示了即便身处战乱之世,诗人仍能以琴声抒发情感,表明内心的平和与坚守。"理烦善用简,济猛能兼宽"则是诗人的治国理念,即在处理复杂事务时能够运用智慧进行简化,同时在强硬之中不失慈悲。

"夙夜念黎庶,寝兴非宴安"表达了诗人对于百姓的关怀和对未来不安的忧虑。"洪波未静壑,何树不惊鸾"则是通过自然景象来反映内心的动荡与不安。

"凫舄傍京辇,氓心悬灌坛"描绘了诗人身处都城,心系国事之重。"高槐暗苦雨,长剑生秋寒"则是通过环境的描述来表达内心的沉痛与孤冷。

"旅食还为客,饥年亦尽欢"显示了诗人的豁达胸怀,即便在外出作客、遭遇饥荒之时,也能保持乐观的心态。"亲劳携斗水,往往救泥蟠"则是表现了诗人对于百姓的关爱与救助。

最后"但恐酬明义,蹉跎芳岁阑"表达了诗人对于报效国家、实现理想的急迫感和对光阴似箭、时不待人的忧虑。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衬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在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所保持的高尚情操与深沉内涵。

收录诗词(435)

钱起(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唐代诗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大书法家怀素和尚之叔。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代宗大历中为翰林学士。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杰出者,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当时称为“前有沈宋,后有钱郎。”

  • 字:仲文
  • 籍贯:吴兴(今浙江湖州市)
  • 生卒年:722?—780年

相关古诗词

东皋早春寄郎四校书

禄微赖学稼,岁起归衡茅。

穷达恋明主,耕桑亦近郊。

夜来霁山雪,阳气动林梢。

兰蕙暖初吐,春鸠鸣欲巢。

蓬莱时入梦,知子忆贫交。

形式: 排律 押[肴]韵

东溪杜野人致酒

万重云树下,数亩子平居。

野院罗泉石,荆扉背里闾。

早冬耕凿暇,弋雁复烹鱼。

静扫寒花径,唯邀傲吏车。

晚来留客好,小雪下山初。

形式: 排律 押[鱼]韵

玉山东溪题李叟屋壁

霞景已斜照,烟溪方暝投。

山家归路僻,辙迹乱泉流。

野老采薇暇,蜗庐招客幽。

麇麚突荒院,鸬鹊步闲畴。

偶此惬真性,令人轻宦游。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同邬戴关中旅寓

文士皆求遇,今人谁至公。

灵台一寄宿,杨柳再春风。

更惜忘形友,频年失志同。

羽毛齐燕雀,心事阻鸳鸿。

留滞惭归养,飞鸣恨触笼。

橘怀乡梦里,书去客愁中。

残雪迷归雁,韶光弃断蓬。

吞悲问唐举,何路出屯蒙。

形式: 排律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