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夫差故国萦寒水,铁马南来忽振缨。
城上昏鸦争接翅,舟中逐客谨逃名。
胡笳怨处风微起,浊酒醒时梦易惊。
飘泊似闻山寺近,真成夜半听钟声。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元干的作品,名为《次江子我闻角韵》。从艺术风格和内涵来看,这是一首充满了哀愁和怀旧情绪的诗歌。
首句“夫差故国萦寒水”以富春江边的历史背景为开端,提到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的故事。这里通过对古代英雄故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气氛。
接下来的“铁马南来忽振缨”则是诗人借用历史上的兵车战马形象,表达了战争带来的突发变故和急迫感。这里“南来”的方向暗示着军事行动可能来自北方的威胁。
第三句“城上昏鸦争接翅”描绘了一幅战争中的景象,乌鸦在城头争抢食物,透露出战乱后的凄凉画面。紧接着,“舟中逐客谨逃名”则是诗人自己在船上的处境,表达了急于逃离的迫切心情。
“胡笳怨处风微起”一句,以胡笳(一种古代北方民族使用的乐器)为象征,传递出边塞战事带来的不祥预感和愤懑之情。这里的“风微起”则是对即将到来变故的隐喻。
在“浊酒醒时梦易惊”中,诗人借用浊酒(未经滤清的酒)这一物象,表达了酒醒后梦幻与现实交织的复杂情感,以及由此引发的不安和惊悚。
最后两句,“飘泊似闻山寺近”、“真成夜半听钟声”则是诗人在漂泊中对远方山寺钟声的聆听,表达了内心深处对于宁静生活的渴望以及精神上的寄托。这里“飘泊”的意象强化了诗人流离失所的情感,而“真成夜半”则是时间的设置,更增添了一份孤寂与沉思。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故国、战争、逃亡以及内心渴望之间的交织,展现出一种复杂而深刻的人生感悟。诗人以精湛的笔法和丰富的情感,描绘了一个时代背景下的个人命运与精神世界。
不详
晚年自称芦川老隐。芦川永福人(今福建永泰嵩口镇月洲村人)。历任太学上舍生、陈留县丞。金兵围汴,秦桧当国时,入李纲麾下,坚决抗金,力谏死守。曾赋《贺新郎》词赠李纲,后秦桧闻此事,以他事追赴大理寺除名削籍。元干尔后漫游江浙等地,客死他乡,卒年约七十,归葬闽之螺山。与张孝祥一起号称南宋初期“词坛双璧”
轩冕本无意,烟霞如有期。
故人容野老,胜践见新诗。
谁办兼忘世,公当急济时。
春归仍送别,好在出山迟。
海边游子日思归,新句劳君更置规。
莫问人间多贝锦,正如天上有参旗。
寄书只欲凭黄耳,去路谁能畏赤眉。
定与故巢猿鹤老,此生无愧北山移。
扫榻开轩走寺宫,吾曹终日得从容。
夕阳初落鳣溪路,云气半遮狮子峰。
试问丹砂回白发,何如瀑布煮枯松。
暮年纵有壮心在,归意已胜山色浓。
东麓坡陀尽梵宫,我来泉上照衰容。
解衣又作茶瓜客,倚槛同看烟雨峰。
何用苦吟凌鲍谢,要须高节配乔松。
海冰永閟锥沙画,绝叹故人遗墨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