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西馆中思长安

家在日出处,朝来起东风。

风从帝乡来,不异家信通。

绝域地欲尽,孤城天遂穷。

弥年但走马,终日随飘蓬。

寂寞不得意,辛勤方在公。

胡尘净古塞,兵气屯边空。

乡路眇天外,归期如梦中。

遥凭长房术,为缩天山东。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翻译

家位于太阳升起的地方,清晨东风吹拂而起。
风仿佛从京城吹来,如同收到家书一样令人欣慰。
身处遥远的边疆,感觉大地即将尽头,孤独的城池直逼天际。
长年累月只能策马奔腾,日复一日随风漂泊。
孤寂中难展抱负,勤勉服务于公事之中。
战场的尘埃净化了古老的边塞,军事的气息笼罩着边境的天空。
回家的路远在天边之外,归期如同梦境般遥不可及。
遥想凭借长房的仙术,将这遥远的天山东缩至眼前。

注释

家:指诗人的家乡。
日出:太阳升起的地方,比喻东方。
东风:从东面吹来的风。
帝乡:指京城,帝王居住之地。
家信通:比喻风带来了家乡的消息。
绝域:极远的边疆地区。
地欲尽:感觉大地快要走到尽头。
孤城:偏远的城池。
天遂穷:直逼天边,形容极其偏远。
弥年:整年,长年累月。
走马:骑马疾行,比喻不停地奔波。
飘蓬:随风飘荡的蓬草,比喻四处漂泊。
寂寞:孤独,不被赏识。
不得意:不得志,不能实现抱负。
辛勤:勤劳辛苦。
在公:为公事服务。
胡尘:指战争的尘埃,这里代指外族入侵。
净古塞:净化了古老的边塞,指战后平静。
兵气:战争的气息。
乡路:回家的道路。
眇天外:远在天边之外,形容非常遥远。
归期:回家的日期。
长房术:古代传说中的仙术,能缩地千里。
天山东:此指远离家乡的天山东部,象征远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远在边塞,怀念家乡和长安的深切情感。开篇“家在日出处,朝来起东风”两句,以壮丽的景象烘托诗人的家乡位于太阳升起的地方,而每天清晨都有东风吹拂,这不仅是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暗示了诗人对远方家园的无限思念。

“风从帝乡来,不异家信通”表明即便身在他乡,但来自帝都的风似乎也能带来家书,感受到了家人的信息,让遥远的边塞也充满了家的温暖。

接下来,“绝域地欲尽,孤城天遂穷”两句则描绘了诗人所处的边疆之地,是一个偏僻而又荒凉的地方。这里的“绝域”指的是最边远的地区,“孤城”则是守卫着这一片区域的城堡,而“天遂穷”则形容这片天空的辽阔和贫瘠。

“弥年但走马,终日随飘蓬”表现了诗人在军旅生活中的艰辛和孤独。长时间骑着战马,整天都跟随着飘动的蓬草,这些蓬草像是无根浮萍,让人感到漂泊不定。

“寂寞不得意,辛勤方在公”则透露出诗人的内心世界,他无法得到满足和快乐,只能将自己的辛勤付出全部奉献给国家。

“胡尘净古塞,兵气屯边空”两句描写了边疆的宁静与军事的紧张。外来的灰尘在古老的关隘上轻轻落下,而士兵们则在边境集结,他们的气息在空中交织。

“乡路眇天外,归期如梦中”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渴望和对回家的向往。家乡的道路似乎远在天际,想要回到那里的日子就像是一场美好的梦境。

最后,“遥凭长房术,为缩天山东”则是诗人的愿景,他希望能够远眺长城之术,从而让天山以东的地方变得更为安全。这里的“长房术”暗指长城,而“天山东”则是边疆地区,诗人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保护这些地方。

总体来说,这首诗是对家乡和帝都深切思念的表达,同时也反映了边塞军旅生活的艰辛和孤独,以及诗人对国家的忠诚与担当。

收录诗词(395)

岑参(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边塞诗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 籍贯:南阳
  • 生卒年:约715-770年

相关古诗词

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白露披梧桐,玄蝉昼夜号。

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

君子佐休明,小人事蓬蒿。

所适在鱼鸟,焉能徇锥刀。

孤舟向广武,一鸟归成皋。

胜概日相与,思君心郁陶。

形式: 古风 押[豪]韵

戏问花门酒家翁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

道傍榆荚仍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戏题关门

来亦一布衣,去亦一布衣。

羞见关城吏,还从旧路归。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早上五盘岭

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苍翠烟景曙,森沈云树寒。

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

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乾。

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形式: 古风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