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崔桥

野麦平芜陇,官榆卧古津。

眠鸥沙上晓,幽草水边春。

暖叶生浮绿,风漪起细鳞。

青新桑媪筥,茜净浣娘裙。

有客悲芳芷,无人采白蘋。

可怜千里目,愁杀未归人。

形式: 排律

翻译

田野上的野麦铺满荒芜的土地,古老的官榆树倒映在古渡口边。
鸥鸟在沙滩上沉睡到早晨,河边的幽草透露出春天的气息。
温暖的阳光下,树叶泛着绿色,微风吹过,水面泛起鱼鳞般的波纹。
老妇人提着竹篮采桑叶,女子的裙子被茜草染得鲜艳洁净。
有客人感叹芳香的芷草,却无人采摘洁白的蘋花。
多么令人怜惜那遥远的目光,它让离家的人更加忧愁。

注释

野麦:野生的麦子。
平芜:荒芜的原野。
官榆:官府种植的榆树。
卧:倒映。
眠鸥:睡觉的鸥鸟。
沙上:沙滩上。
幽草:幽静的草丛。
水边:河边。
暖叶:温暖的叶子。
浮绿:泛绿的水面。
风漪:风吹起的涟漪。
细鳞:小鱼的鳞片。
桑媪:采桑的老妇。
筥:竹篮。
茜净:茜草染色的干净。
浣娘:洗衣的女子。
芳芷:香草。
白蘋:白色浮萍。
可怜:令人怜悯。
千里目:远望的目光。
愁杀:使……极度忧愁。
未归人:尚未回家的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田园风光的画面。开篇“野麦平芜陇,官榆卧古津”两句,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的乡村景象,其中“野麦”和“官榆”都是常见于中国北方农田边缘的植物,它们在春天会有新的生长。诗人通过这些细节描绘出一片平坦宽广的自然景观,给人以恬静之感。

接着,“眠鸥沙上晓,幽草水边春”两句,则将视角转移到早晨的河岸。鸥(一种水鸟)在沙滩上安然入睡,显示出一副宁静无忧的景象。而“幽草水边春”则暗示着生机勃勃的春天,草木复苏,一切生命力都在悄悄萌动。

第三、四句“暖叶生浮绿,风漪起细鳞。青新桑媪筥,茜净浣娘裙”描述了植物的新生和水面的波纹。这两句诗展示了春天万物复苏的情景,其中“暖叶生浮绿”描绘的是树木在春季萌发新芽,“风漪起细鳞”则是微风吹过水面,产生细小的波纹。后两句则专注于桑树和茜草,它们不仅形容了植物的特征,也点出了春天清新的气息。

最后,“有客悲芳芷,无人采白蘋。可怜千里目,愁杀未归人”四句,则转向了诗人的情感表达。这段落中,“有客悲芳芷,无人采白蘋”表露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和不舍,而“可怜千里目,愁杀未归人”则透露出诗人心中的旅途愁绪和对远方家乡的思念。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春光的珍视,以及内心深处对于遥远家园的渴望之情。

收录诗词(2256)

张耒(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 字:文潜
  • 号:柯山
  •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 生卒年:1054—1114年

相关古诗词

古意效东野二首(其二)

扇不风自凉,身不兰自香。

深居不出门,幽独更清扬。

为鹊栖君树,为燕巢君堂。

不食亦可饱,况乃餐辉光。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古意效东野二首(其一)

与君虽异坊,秋凉各平分。

已遣月入牖,更教风扫门。

照君幌中寝,拂君堂上尘。

绸缪似衣带,终日绕君身。

形式: 古风

四月一日同潘何小酌

今晨一杯酒,相属送归春。

明年东风至,何处复迎新。

悬知柯山下,犹作未知人。

来者事如梦,未至难预论。

且使饮此酒,陶然付大钧。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四月之初风雨凄冷如穷秋兀坐不夜堂二首(其二)

风雨四月初,正作穷秋寒。

朱明方更候,阴沴时相干。

阴阳天自便,寒暑无必然。

玄冥与祝融,政事谁得专。

江乡累岁饥,一饱望今年。

不知谁不仁,探喉夺其餐。

柯山穷老人,方暑愁衣单。

似闻林笋立,矗矗戈戟攒。

但知饮美酒,折取共朝盘。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