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孙应符所作,名为《恭次家大人初抵季弟海陵官舍之韵(其三)》。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于修身齐家的重视和深刻理解,以及对家庭关系的珍视与自我反省。
“生憎世俗迭相陵”两句,表现出诗人对于世俗纷争、相互倾轧的心态批判,同时也强调了个人修养的重要性。"反己工夫有度程"则表明诗人主张通过自我反省和不断的努力来提升自己。
“大学在先知本末”及“中庸当务造诚明”两句,引用儒家经典《大学》与《中庸》,强调了对真理的追求和内心诚信的重要性。诗人通过这些经典的引述,表达了自己对于道德修养和知识学习的重视。
“谆谆自昔承严训”表现出诗人对家教的尊崇与遵守,而“默默终年愧令声”则透露了一种深沉的内疚感,可能是因为未能完全达到所期望的标准或对父母的期望有所不符。
最后,“至道不须由外索”表明真理和道德并不需要从外界寻找,而是在个人内心的修为中体现。"事亲友弟及从兄"则强调了家庭关系的重要性,包括对父母、兄弟以及其他亲人的责任与关怀。
总而言之,这首诗通过古典文学的引用和个人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一种深厚的家国观念,以及对于个人修养、道德追求与家庭责任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