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恨悲。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登岳阳楼(其一)》,描绘了诗人站在洞庭湖边岳阳楼上所见的景象和内心感受。首句“洞庭之东江水西”点明地点,江水与湖面相映,夕阳缓缓落下,营造出宁静而略带苍茫的氛围。“帘旌不动夕阳迟”进一步描绘了静态的画面,暗示时间的流逝。
“登临吴蜀横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回顾,岳阳楼曾是吴国和蜀国的分界线,这里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徙倚湖山欲暮时”则写出诗人徘徊在湖光山色中,面对黄昏的沉思与感慨。
“万里来游还望远”道出了诗人长途跋涉的艰辛,以及对远方的思念和追求。“三年多难更凭危”则透露出诗人历经战乱的艰难,此刻登高望远,更觉人生险峻。
最后两句“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恨悲”,诗人以自己满头白发的形象,寓言岁月的沧桑,面对湖上的老木和苍茫的波涛,表达出一种深沉的历史感和人生的无奈,但并无过多的哀怨,更多的是对世事变迁的淡然与悲壮。整体上,这首诗情感深沉,意境开阔,展现了诗人面对困境的坚韧和对历史的沉思。
不详
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不见圆机论九流,纷纷骑鹤上扬州。
令之敢恨松桂冷,君叔但伤蒲柳秋。
汝海蛇杯应已悟,襄陵驹隙竟难留。
来牛去马无穷债,未盖棺前盍少休。
借屋三间稍离尘,携书一束谩娱身。
客居最负青春好,世事空随白发新。
造化小儿真薄相,市朝大隐亦长贫。
独无芋粟供宾客,虚辱先生赋北邻。
远游吾不恨,扁舟载幅巾。
山色暮暮改,林气朝朝新。
野客初逢句,薄暮欲生春。
因知子任子,胸怀非世人。
离离树子鹊惊飞,独倚枯筇无限时。
千丈虚廊贮明月,十分奇事更新诗。
人间路绝窗扉语,天上云空阁影移。
遥想王戎烛下算,百年辛苦一生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