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寓

秋风吹芳草,日车縳不住。

素丝变青发,新人渐成故。

莫嗟功名迟,政为读书误。

昔贤虽达道,不免在丘墓。

形式: 古风 押[遇]韵

鉴赏

这首诗《感寓》由元末明初的诗人张宪所作,通过自然景象与人生哲理的结合,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功名利禄以及人生归宿的深刻思考。

首句“秋风吹芳草”,以秋天的凉风轻拂着茂盛的草地,象征着时光的流转和生命的更迭。接着,“日车縳不住”运用了“日车”这一古代比喻太阳运行的意象,强调时间的不可逆转,如同太阳东升西落,永不停歇。

“素丝变青发”将时间的流逝比作白丝变为青丝,形象地描绘了岁月的无情,青春的消逝。而“新人渐成故”则暗示了新旧交替,世事变迁,一切都在不断变化中。

“莫嗟功名迟,政为读书误”这两句直抒胸臆,诗人劝诫世人不要因追求功名而感到遗憾或沮丧,可能是因为过度专注于读书而忽略了生活的其他方面。这里蕴含了对功利主义的反思,提醒人们要平衡生活与追求。

“昔贤虽达道,不免在丘墓”最后两句,诗人以历史上的贤人为例,指出即便是那些通晓大道之人,最终也难逃死亡的命运,归于尘土。这不仅是对生命有限性的感慨,也是对人生终极归宿的沉思。

整体而言,《感寓》通过对自然现象和社会人生的观察,表达了诗人对时间、功名、人生价值和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元末明初文人对社会现实和个体命运的忧思。

收录诗词(201)

张宪(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栖鹤峰

辽东失却丁令威,赤壁梦里横江飞。

明河洲头槎已烂,千岁去家今始归。

晴峰历历入云小,独立秋空望华表。

华阳真逸上清来,铁笛一声山月晓。

形式: 古风

鞠潭为顾子顺赋

盘龙塘下潭如井,百尺甘泉冰雪冷。

琼英一勺露生香,能黑华颠驻光景。

九月十月天雨霜,七十二种分秋芳。

粼粼晓碧卓倒景,白者白玉黄金黄。

咀鞠之英饮潭绿,不数南阳旧甘谷。

童子开门濯帽纱,报道新醅夜来熟。

形式: 古风

题云山楼

远山近山浓淡青,朝云暮云先后生。

我楼虽小实空阔,云自往来山自横。

山耶云耶两无碍,地久天长果谁在。

渺茫蜃气等虚空,纵有轩窗宁足怪。

为爱云山搆小楼,看山看云今白头。

山形起伏只如旧,云湿云晴知几秋。

门窗向山作长揖,长揖云山两俱入。

推窗送山出楼去,山出云归楼自立。

愚公好勤不奈閒,孙孙子子厌跻攀。

眼空四海本无物,何事欲移门外山。

形式: 古风

题寿老人松年图

我昔湖上看眠松,蟠屈苍龙阴十亩。

青天昼暝雷雨黑,白日犹疑鬼神守。

却忆僧前如雨落,春雨新秧不盈握。

如今合抱复蔽牛,偃蹇轮囷卧丘壑。

松下老僧金骨仙,亲手种松忘岁年。

倒持一尺白鸾尾,拄颊听风当昼眠。

茯苓作粥粉作饼,千斛松醪供酩酊。

不用飞丹驻玉颜,前身自是陶弘景。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