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云山楼

远山近山浓淡青,朝云暮云先后生。

我楼虽小实空阔,云自往来山自横。

山耶云耶两无碍,地久天长果谁在。

渺茫蜃气等虚空,纵有轩窗宁足怪。

为爱云山搆小楼,看山看云今白头。

山形起伏只如旧,云湿云晴知几秋。

门窗向山作长揖,长揖云山两俱入。

推窗送山出楼去,山出云归楼自立。

愚公好勤不奈閒,孙孙子子厌跻攀。

眼空四海本无物,何事欲移门外山。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元末明初诗人张宪所作,名为《题云山楼》。诗中描绘了一幅生动的云山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变幻与永恒。

首句“远山近山浓淡青,朝云暮云先后生”,以远近山色的层次感和朝暮云彩的动态美,营造出一幅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画面。接着,“我楼虽小实空阔,云自往来山自横”两句,将视角转向诗人所在的楼阁,强调了楼阁的开阔与云山的自由自在,形成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

“山耶云耶两无碍,地久天长果谁在”表达了对时间和空间的思考,暗示了自然界的永恒与人类存在的短暂。接下来,“渺茫蜃气等虚空,纵有轩窗宁足怪”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思考,将蜃气(海市蜃楼)与云山相提并论,强调了自然现象的神秘与不可预测性。

“为爱云山构小楼,看山看云今白头”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云山的喜爱之情,以及岁月流转、人生老去的感慨。最后,“山形起伏只如旧,云湿云晴知几秋”点明了自然界的循环往复,而“门窗向山作长揖,长揖云山两俱入”则以动作描绘出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通过“推窗送山出楼去,山出云归楼自立”的细节,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互动,以及他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整首诗通过对云山楼阁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丽与变化,也蕴含了对时间、空间、生命意义的哲学思考,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之情。

收录诗词(201)

张宪(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寿老人松年图

我昔湖上看眠松,蟠屈苍龙阴十亩。

青天昼暝雷雨黑,白日犹疑鬼神守。

却忆僧前如雨落,春雨新秧不盈握。

如今合抱复蔽牛,偃蹇轮囷卧丘壑。

松下老僧金骨仙,亲手种松忘岁年。

倒持一尺白鸾尾,拄颊听风当昼眠。

茯苓作粥粉作饼,千斛松醪供酩酊。

不用飞丹驻玉颜,前身自是陶弘景。

形式: 古风

桂林图

瑶阶夜泠莎鸡泣,老兔西飞天宇湿。

万斛秋香捲海风,丹砂满地谁收拾。

太湖仙子月中立,青琐画阑尘不入。

玉鞭一尺跨白鸾,笑向霜娥作长揖。

形式: 古风 押[缉]韵

荆卿叹

白虹贯赤日,易水生凄风。

燕人尽悲愤,相送冀城中。

筑声何惨戚,歌意哀无穷。

岂不念即往,立堪嬴政胸。

徘徊有所待,匪畏秦帝雄。

自恨剑术疏,未易了君事。

秣马膏吾车,我客久不至。

奈何遽相促,苦未知人意。

丈夫重然诺,断臂死不辞。

但怜樊将军,九泉终见疑。

咄彼死灰儿,曷足同等夷。

形式: 古风

沧海君

渐离筑中铅作水,荆卿臂落图穷匕。

鲍鱼风起鸾车腥,不待明年祖龙死。

赤帝子,沧海君。剑三尺,椎百斤。千金胡为轻报秦。

英雄不进圯桥履,亦作秦皇刀下鬼。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