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清芬阁

人以诗自业,在唐如蜂房。

香英众采撷,论功归其王。

恭维少陵老,实提六义纲。

人能分一体,犹足生辉光。

元英萧散人,亦以诗道昌。

馀隽独不吮,嘉殽常自将。

沧江下千寻,便足知流长。

元英不可见,看取尚书郎。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鉴赏

此诗《题清芬阁》由宋代诗人王直方所作,通过诗中描绘的场景与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首句“人以诗自业,在唐如蜂房”,以蜜蜂采集花蜜比喻诗人创作诗歌,形象地描绘了唐代诗人如同辛勤的蜜蜂,广泛汲取灵感,创作出丰富多样的作品。接着,“香英众采撷,论功归其王”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贡献,如同采集到的花朵汇聚成香气,最终归功于诗人的智慧与才华。

“恭维少陵老,实提六义纲”提到杜甫(少陵老)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地位,他实际上引领了诗歌的六个基本要素(即风、雅、颂、赋、比、兴),奠定了诗歌创作的基础。接下来,“人能分一体,犹足生辉光”则指出每一个诗人通过各自独特的风格和主题,都能为诗歌世界增添光彩。

“元英萧散人,亦以诗道昌”赞扬了一位名为“元英”的诗人,他在诗歌道路上取得了显著成就,使得诗歌文化更加繁荣。而“馀隽独不吮,嘉殽常自将”则表达了对那些独树一帜、不随波逐流的诗人的敬意,他们常常自己选择并创造丰富的诗歌素材。

最后,“沧江下千寻,便足知流长”运用自然景象来象征诗歌的深远影响,如同深邃的江水,能够揭示出诗歌文化的深厚底蕴和长久流传的价值。而“元英不可见,看取尚书郎”则以元英不可见为引子,鼓励读者从其他杰出的诗人,如尚书郎,那里寻找更多关于诗歌的启示与灵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赞美了古代诗人的卓越成就,也强调了诗歌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和个人在其中的独特贡献。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思考,王直方展现了他对诗歌艺术的独到见解和深厚情感。

收录诗词(5)

王直方(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偶谈时事再叠逸叟韵

偶谈时事易惊魂,静掩松关坐夕曛。

无酒可浇愁万叠,有才难拄鼎三分。

楚歌已迫忧残局,槐梦犹恬怅暮云。

雠党不防成国患,座铭谁解奉陈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临终颂

五十年住人世,灵台不染纤瑕。

壬午三更子时,天开万里无霞。

形式: 六言诗 押[麻]韵

已束归鞍逐去鸿。

形式: 押[东]韵

方潭展墓示子侄

旧庵在山顶,去此五里馀。

创谋自吾祖,迁就今所居。

往时僧不多,苟且完室庐。

至于五十载,风雨荒榛芜。

先人乐溪山,每到尝踌躇。

深怜栋宇弊,缔构新是图。

凿岩辟幽径,开门揖清虚。

高堂闳且深,三山列庭隅。

或禅或教律,济济跄衣裾。

先茔旧所卜,乃在西南隅。

松筠老且茂,云气时卷舒。

政和甲午岁,予解寿春符。

宽恩得真祠,展省来郊墟。

清酹奠墓隧,诰轴焚金朱。

报效未云讫,涕泗徒涟如。

朅来就堂宇,会饮族属俱。

夜深灯火明,山静竹柏疏。

翻思昔日营,似为今所须。

先人笃好善,雅志在诗书。

于公有阴德,高大其门闾。

虞诩名升卿,其后果不诬。

嗟余忝厥修,覆败良可虞。

作诗以自警,其无迷厥初。

形式: 古风